賀!「優照護」成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及台北市政府產發局的輔導廠商,並獲得科技創新獎勵肯定!

「優照護」商標

創新的預約居家照護服務,能自由安排照護人員的時間

預約前可先看到照護人員資料


只要觸控螢幕上的按鈕,可在預約前看到照護人員的資料與評價,輕鬆找到符合需求的居家照護人員。

送出預約後立馬獲得回覆


經歷過找不到照護人員的窘境,您希望24小時預約照護人員,可一次預約多個時段,有急需時快速找人。

彈性安排使用短時數照護服務


「優照護」讓您可以彈性安排使用居家照護服務的時間,即使僅僅幾個小時的短期照護需求,在「優照護」下單即可滿足。

除了外籍看護之外,給您更多居家照護的選擇

看護、居家照護

居家照護

一般人對於“看護”的印象多是提供長時間照護服務。但在許多情況下,人們會可能臨時需要短暫的專業照護服務。像是意外後被迫暫時休養,希望有照護人員輔助生活起居與陪同就醫。或是家庭照顧者想紓解照顧壓力,需要暫時的居家喘息服務。甚至是等待外籍看護交班的空窗期,迫切需要短時間的照顧服務員、看護前來照顧。「優照護」所提供的短期居家照護服務,即是因應這種急迫卻又短時間的照顧需求,讓有需求的家庭,能即時的找尋到合適且願意提供短期的照顧服務員、看護來進行照護服務。

了解更多

短期照護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無論是生病、意外甚至是退化所造成的失能失智,讓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照顧或被照顧的困境。然而面對人生的驟變,多數人卻都無法做好萬全準備。一旦遭遇這些問題,都會因為身體痛楚或心理壓力,讓所有人都無法喘息,使生活與心靈都陷入混亂中。這樣的情況,對照顧者或被照顧者都是種傷害。因此,適時尋求外界的協助,交由專業的照顧服務員接手,至家裡提供專業的照護服務,可讓您休息喘口氣,減輕身心壓力。

了解更多

看護、居家照護

「優照護」影片

優照護榮獲IT Matters社會影響力產品獎|2024 IT Matters Awards 頒獎精彩回顧

「優照護」在2024 IT Matters Awards中榮獲《社會影響力產品獎》,一同見證「優照護」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創造正向社會影響力。 本次頒獎典禮由中華民國資訊經理人協會主辦,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署指導,數位產業領袖齊聚一堂,見證數位創新如何改變世界。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充滿榮耀與感動的時刻!

看影片

第十一屆照護之星暨第二屆高照之心聯合表揚大會

第十一屆照護之星暨第二屆高照之心聯合表揚大會已圓滿落幕 今年再度與中華高齡專業照護訓練協會合作隆重舉辦! -- 九年來,優護平台已累積十一萬家庭 與超過兩千五百位照服夥伴攜手 替台灣高齡社會傾力付出 為表揚照護夥伴們平時的努力 優護平台集結北中南的照護夥伴們一起共襄盛舉 入圍就是一種肯定 恭喜入圍者與得獎者們 也感謝照護夥伴們平時的努力及貢獻 ! -- 優護平台持續不斷嚴選最優質的人才加入平台服務,就是希望能提升照護人員專業形象及社會地位,讓被照顧者生活品質得到改善!

看影片

居家照護就選優照護

還在為找不到合適的照護人員煩腦嗎? 不知道照護人員可配合的時間、專業背景、工作內容和費用?無法挑選照護人員?現在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優照護來幫您解決。

看影片

他們與「優照護」的故事

看護、居家照護

讓您可以安心交付的"陪伴就醫"

只要預約完成,即可安心交付

對從事服務業的陳小姐來說,請假來陪伴母親至醫院回診是很大的負擔。在某日深夜的時刻,她發現自己無法騰出時間,陪同母親進行早上的回診,且臨時又找不到人可代勞,孤立無援的她只好趕緊上網尋求幫助。 此時,她在網路上搜尋到「優照護」平台,看到它有提供迅速而方便的短期照護服務。可按表排班,以小時為計算單位,且可隨時預約排時段,剛好符合她的需求。她就利用「優照護」預約能在早上時段支援的照護人員,陪母親前往醫院回診。

 

她說,只要用優護照的平台與照護人員聯繫,講出時間、地點與需求,照護人員就準時抵達,陪同母親前往醫院回診,之後還跟她回報母親看診的情形,給予適當的建議。從頭到尾她無須在場,仍可以掌握母親的狀態。如此便利的照護模式,是她以前難以想像的情形,在台灣多以長時間的"看護"為主,「短期陪診」的"看護"對她來說是前所未見。她很高興「優照護」幫助她與她的母親,讓她無須因陪診問題,持續擺盪在工作與家庭照顧的困境之中。

 

看更多
看護、居家照護

「我在未來等你」中風人生重來不留遺憾

「...以上是行銷部2021年度報告,接下來是2022年第一季的行銷計畫...」邱太太聚精會神地聽著台上公司同事的簡報,手裡的筆則是邊寫下要給行銷部的建議事項。看著簡報裡攀升的數字,邱太太心裡難掩激動,經過五年的努力,她跟先生一起創業的公司,業績終於有起色。她下意識地轉過頭去,想跟原本應該坐在她身邊的先生分享她的感受,但隔壁座位卻空無一人。台上報告的同事輕聲呼喚邱太太,想聽她對這份報告的意見。邱太太的思緒被拉回現實,她看著手寫的筆記,指示同仁新一年度的目標及該注意的事項。會議結束後邱太太才起身離開會議室,手機鈴聲響起,電話那頭傳來男人聲音。

「邱太太嗎?我是照服員小陳,剛剛陪邱先生看完醫生回到家,醫生說邱先生復健的狀況很不錯,邱先生聽了很高興,有跟醫生表達他會繼續努力復健。我安頓好邱先生後,就會開始準備午餐了...。」

邱太太邊聽邊點頭,一邊謝謝小陳,一邊不忘囑咐他午餐的菜色後便掛上了電話。

邱先生五年前白手起家創業,做的是國際貿易,需要經常熬夜與國外聯繫,偶爾跟國內經銷商應酬喝酒,飲食口味倒也清淡,就是不愛運動。平常也很少生病,從生活作息來看,談不上健康也談不上不健康。47歲正值壯年的他卻從未想過,中風會這樣毫無預警地找上他。發病的那天早上,腦袋突如其來的一陣劇痛,讓他全身沒有力氣從床上跌了下來,嚇壞了枕邊人邱太太。趕緊送醫,經醫師診斷確診為「栓塞型腦中風」。

邱先生中風後,右側手腳癱軟只能平行移動,根本無法自理生活,而且腦中風讓他語言區受損,說話時嚴重口齒不清,就像火星文似的,邱太太根本無法辨別邱先生要表達的意思,僅能依靠肢體語言與彼此間的默契。原本吃飯、上廁所、穿衣服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邱先生完全沒辦法自己做,必須依靠邱太太的幫忙。再加上右側肢體癱軟根本無法行走,所到之處都必須依靠輪椅的幫忙,讓邱先生的生活變得非常不方便與難堪。

跟住在巷口無數的小家庭沒有什麼兩樣,邱太太忙著養育兩個上小學的兒女。她在邱先生創業的公司負責財務跟行銷。創業維艱,她還記得公司曾面臨掉進谷底的生存關卡,投資者的錢沒有進來,當時,她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讓公司倒閉,二便是掏出自己的信用卡。

她咬緊牙根、慢慢撐過那段完全不敢看信用卡帳單,每個月只能付利息的日子,好不容易盼到公司業務起色,邱先生卻無預警倒下,現實逼邱太太沒有時間傷心,她必須一肩扛起母親、妻子、公司經營者的角色。

進食更衣、自己上廁所擦屁股、刷牙擠牙膏等這些原本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的日常小事,對邱先生來說什麼都做不到也做不好。邱先生常臥床偶爾下床活動,想自行坐起卻辦不到;用餐也常因身體無力不慎打翻飯菜,幾次下來挫折感不斷,把氣出在邱太太身上。

邱太太在家照顧邱先生一個多月下來身心俱疲,她才意識到這不是咬緊牙根就能撐過去的狀態,現實不容許她在這個時候倒下;她的世界會因此分崩離析。

在公司同事的介紹下,邱太太透過「優照護」依照顧需求、服務時間等條件找到了照服員小陳。預約服務前,邱太太用APP內的問問跟小陳詳細溝通邱先生的病況,讓小陳初上工之日很快地掌握到邱先生的需求,小陳也很注意細節,像是洗完澡怎麼把地板弄乾、邱先生的用餐習慣等。

小陳陪邱先生回醫院複診,也很仔細地將醫囑、衛教單護理向邱太太說明,幾次服務下來,邱太太覺得自己的壓力減輕不少,有更多的時間安排小孩的教養及公司的管理,慢慢地找回邱先生生病前的生活主控權。

而邱先生在小陳細心的照顧下,病情慢慢好轉,邱先生從發病後的口齒不清,已經進步到能簡單的口語表達。接下來要面對的是漫長的復健之路,邱太太相信這些苦痛終會過去,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看更多
看護、居家照護

一個人不睡覺 全家人都苦惱

邱爺爺高齡97歲,身體還很硬朗,左鄰右舍都說他好福氣,但邱家上下聽到時,都內心都不免苦笑,因為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失智又失眠的邱爺爺,讓全家都難得好好睡一覺。

很多人都知道,失智的家人往往比臥床病人更難照顧。臥床者雖然事事幾乎都要旁人幫忙,但多數時間在床上,有需要時才去協助就可以了,但失智的人卻剛好相反,往往身體狀況還不錯,卻時時都需要注意,除了情緒不太穩定,還得看好他,萬一不小心跑出去了,就可能迷路回不了家。

 

像邱爺爺,雖然失智程度不算太嚴重,但一到晚上,情緒就波動比較大,而且很難入眠,還去會找家人講話。失智的特徵之一,就是常有重複性的動作或是說話內容,邱爺爺不但會跟家人一直抱怨,他的東西怎麼不見了,而且會把很多東西都塞到抽屜裡,家人如果幫他清出來,他還是會重複把東西塞回去。最麻煩的就是,這些狀況往往都發生在晚上,甚至是半夜。

 

家人其實有帶邱爺爺去看醫師,但對於吃醫師開的藥卻很抗拒。因為他認為,吃了藥之後,別人可能會偷他的東西,或是害他。一旦家人勸他吃藥,他就會更加疑神疑鬼,有時口中唸唸有詞,有時還會高聲斥責,家人曾把藥混入飲料中給他,卻不小心被他看到一次,他從此只喝白開水。

 

邱爺爺跟第二個兒子一起住,兒子已經處於半退休狀態,工作並不忙碌,所以會盡量回家看著爸爸,媳婦原本就是家庭主婦,也是照顧公公的主力,但她也要處理很多家務,即便兩夫妻都輪流陪邱爺爺,負擔與壓力仍然很大,更何況晚上都無法放心入睡,幾乎等於日夜煎熬了。

 

原本兒子邱先生打算申請雇用外籍看護,但一方面邱爺爺的失智程度不算嚴重,身體狀況也還好,條件並不符合規定。另一方面也聽人說,因為外籍看護在溝通上比較困難,對照顧失智者來說,往往會形成更大的負擔,反而可能發生失控的狀況。

 

後來考慮再三,委託了朋友找本國籍看護。朋友建議不妨利用目前盛行的網路平台,有專門針對居家照顧的人力媒合服務,不但素質比較整齊,而且時間安排很有彈性,若照顧後覺得不合適,要更換人選也非常方便。邱先生趕忙去下載手機App,請了一位在平台資歷上說明,對照顧失智者很有經驗的董小姐,希望對方能在晚上來幫忙照顧父親。

 

董小姐原本在安養中心工作,在裡面照顧過不少失智的對象,後來轉到居家照顧工作,另外還特地去接受失智照顧訓練。跟邱先生溝通後,第二天就來幫忙照顧邱爺爺了。

 

董小姐認為,照顧失智者必須有極大的耐心,更要懂得應對方式,否則往往是適得其反。像是重複性的言詞動作,一定都有其源由,不只是去忍受或適應,更要理解及引導,才能改善對方的狀況。向邱爺爺喜歡在抽屜塞東西,就要探詢是否有失去某些東西的經驗及焦慮,盡量提供這方面的需要,解除他的焦慮感。如果這部分還是無法改善,那就在這狀況出現時,、盡量用他比較喜愛的事物,轉移他的注意力,而不是刻意去抑制他的問題。

 

晚上董小姐來陪伴邱爺爺後,他吵鬧的頻率就逐漸減少了,而且也比較容易入睡了。而且董小姐建議,她可以白天來陪邱爺爺,尤其是帶他出去走走,多消耗一點體力,晚上更容易入睡,加上白天有比較多的機會觀察他的狀況,加上可以做一點小活動,對於抒解一些情緒問題,會比較有幫助。

 

過了兩三個月後,邱先生夫妻不但可以獲得充足的睡眠,也更驚訝父親的狀況有明顯改變,他才明白:照顧失智,就讓專業的來吧!
 

看更多

居家照護新知

看護、居家照護

陪長輩就醫? 5招輕鬆搞定!

隨著年齡增長,長輩就醫頻率大幅增加,從回診、檢查、復健到洗腎,常常需要家屬陪同。但陪同不只是「在旁邊陪著」,更需要扮演協助溝通、資訊轉達與就醫管理的多重角色

為什麼陪同就醫這麼重要?

  • 長輩常難以完整表達身體不適

  • 醫療資訊繁多、需有人協助記錄與消化

  • 多重用藥可能導致風險增加

根據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調查,有近7成家屬擔心長輩用藥問題,這也顯示出,陪同就醫者的角色,不只是陪伴,更是協助長輩做出正確醫療選擇的關鍵橋樑

陪同就醫5件事,你做對了嗎?

一、出門前:準備齊全,不慌不忙

出門前確認是否攜帶:

  • 掛號單、健保卡、病歷資料

  • 平日使用的藥品

  • 輕便外套、濕紙巾與輔具(如拐杖、助行器等)

  • 就診需用的報告或其他證件

二、移動交通:選擇合適交通方式

  • 長輩若行動不便或使用輪椅,應避開需上下樓梯的交通方式。

  • 可考慮復康巴士或有無障礙設計的計程車服務,確保出行安全與便利。

三、就診溝通:當好醫病之間的翻譯員

  • 讓長輩盡可能自己說明症狀,你則協助補充與記錄。

  • 注意協助以下事項:

    • 記下症狀與不適情形

    • 告知醫師長輩病史與藥物使用情形

    • 攜帶健檢報告或相關資料

    • 清楚記錄醫囑並轉述給長輩

    • 如有不懂,當下向醫師確認

四、領藥環節:藥品無誤、安全至上

  • 核對藥袋資訊(姓名、數量、品項)

  • 確認用藥時間、服用方式

  • 詢問:

    • 是否與其他藥品衝突?

    • 有無飲食禁忌?

    • 常見副作用與處理方式

五、就醫後續:持續追蹤與陪伴最關鍵

  • 洗腎後若出現頭暈等反應,可補充鹽水或食物,持續不適應立即就醫。

  • 復健過程中應與治療師合作,回家後持續配合指導,提升復原效果。

無法陪同怎麼辦?讓專業照服員代替你在場

若家屬因工作或距離因素無法陪同長輩就醫,優照護提供彈性預約的陪同就醫服務,由專業照服員協助整個就醫流程,包括:

  • 陪伴就醫

  • 協助掛號、看診與領藥

  • 協助記錄醫囑與後續安排

讓你即使不在現場,也能放心交給專業,確保長輩看診品質與安全,不再為陪病奔波而疲於奔命。

 

想了解更多這類型的內容? 歡迎追蹤優照護部落格,第一時間了解更多照護知識!

方格子: https://user284973.pse.is/7ghnxh

Medium: https://user284973.pse.is/7ghpfs

親子盒子: https://user284973.pse.is/7ghpx7

 

看更多
看護、居家照護

移位技巧!上下輪椅這樣做最安全|仁者照護講堂

對許多行動不便的長者而言,輪椅是日常移動的關鍵工具。上下輪椅看似日常,但若操作不當,不僅容易造成長者跌倒,也讓照護者承受過度的身體負擔。掌握正確的移位技巧,是保障雙方安全的第一步。

 

從床上移動到輪椅時,首要條件是輪椅需完全煞車固定,並調整至與床平行且適當距離。協助者應採取弓箭步站姿,雙腳穩定,並將手臂穿過長者腋下,利用身體支撐長者部分體重。此時提醒長者腳先落地、坐正後再轉移,可避免後仰跌倒的風險。

 

上輪椅後,應協助將臀部往後坐好、腳踩上踏板,避免腳懸空導致血液循環不良,甚至滑落。若氣候寒冷,記得幫長者保暖腳部,也可穿防滑襪以防滑倒。

 

從輪椅返回床上時,動作同樣要循序漸進。記得先收起腳踏板、脫鞋,再協助站立與轉身。協助時應緊貼身體、穩穩引導,並在下躺前提醒長者側身,避免直接仰躺造成撞擊或暈眩。

 

每一個移位動作,照護者都應先詢問長者是否不適,留出休息與反應時間,避免因姿勢轉換造成暈眩或跌倒。並鼓勵長者主動出一點力,既能維持肌力,也能減少照護風險。

 

移位,不只是技術,更是溫柔與尊重的體現。用對方法,讓愛不再沈重。

 

一起來看完整影片:

 

看更多
看護、居家照護

擺脫失眠困擾,「好眠食物」讓長輩一覺到天亮!

台灣的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隨著年齡增長,長輩們的睡眠結構可能會改變,生理變化因此有所不同,許多年長者都在煩惱失眠問題。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65歲以上國人睡眠大調查」結果,發現全台65歲以上國人,每周有失眠經驗的比例超過5成,符合慢性失眠症的比率也有4分之1。

 

但你知道嗎?失眠不只是單純的睡不好、精神不佳而已,可能是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功能漸漸下降,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減少,或暗示著更嚴重需要治療的疾病,可能是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老人憂鬱失智、胃食道逆流等或藥物治療上等影響。

 

不過,「助眠食物」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法。這些食物具有促進睡眠的特性,提供身體所需的養分,是幫助製造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重要原料。

 

血清素不僅對睡眠有益,還可以穩定情緒,減少焦慮和煩躁,不需要藥物依賴也能幫助長輩輕鬆入眠,遠離夢魘的困擾。

 

以下為「四大好眠食物」:

 

1.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提高血清素水平:肉類、蛋類、乳製品、豆類和豆製品、堅果和種子、魚類等

在豆類或豆製品的選擇上如豆漿、豆腐皆為植物性蛋白質的良好來源,有助於平穩長輩血糖並促進睡眠。肉類可選擇豬後腿肉、雞里肌、火雞肉等種類。在魚類的選擇上,選擇如鮭魚、鰻魚和鮪魚等種類,內含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不僅對長輩心臟健康有益,還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而堅果和種子如核桃、松子、南瓜子皆富含健康的脂肪和纖維與大量色氨酸和鎂,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

 

2.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穀類和全穀食物、蛋類、綠葉蔬菜、魚類等

像是糙米、全麥麵包、燕麥、豆類或瘦肉等食物都是富含大量維生素B群的食物,有助於調節神經功能。而葉菜類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富含維生素B群,尤其是維生素B9,這些蔬菜還含有豐富的鎂和其他營養素,有助於舒緩壓力和提高睡眠質量。

 

3.富含豐富鈣、鎂食物:乳製品、豆製品、堅果和種子、深色蔬菜等

像牛奶、乳酪、優酪乳等乳製品或是適量小魚乾都是良好的鈣來源。而芝麻則含有豐富的鎂,平時加入飯菜或作為醬料使用皆合適。深色蔬菜也是好選擇,如菠菜內同時富含大量鈣、鎂,加入沙拉或炒飯中給長輩食用皆不錯。

 

4.富含褪黑激素食物:燕麥、甜玉米、櫻桃、薑、番茄、香蕉等

番茄中含有一種叫做番茄紅素的物質,可以促進褪黑激素的合成,幫助長輩入眠。櫻桃也是著名含有天然褪黑激素的食物,亦或是選擇玉米、燕麥等,不僅皆含有褪黑激素的前體物質,也有助於提高褪黑激素水平。


雖說上述方法能改善失眠,但長輩並不能只是依賴單一的方法,而是要多管齊下,在享用這些助眠食物的同時,從環境、習慣本身改變。

 

平時,應讓長輩進行適度的運動,如瑜珈伸展或散步,並避免在白天時攝取過多咖啡因。盡量保持固定的睡眠時間,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或睡前養成聆聽助眠的音樂。

 

而如長輩還是被慢性失眠持續困擾,無法依靠自然療法改善,也建議尋求專業醫生或睡眠專家的協助,讓他們可以進一步評估狀況,讓老年生活品質無擔憂。
 

看更多
立即下載「優照護」APP

安全 / 方便 / 合適

隨時隨地找到符合需求的照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