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如何預防?誰是高危險族群!
王伯伯是一位72歲的退休司機,平時最喜歡含糖飲料、炒麵配炸雞排。他總說:「年紀這麼大了,吃得開心最重要。」但一年多前,他開始出現頻尿、口乾、體重快速下降,直到某天清晨暈倒,被送醫急診,才發現血糖指數已經飆破300,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
「我以為只是老化,沒想到是糖尿病,而且這病還會傷腎、傷眼,嚴重還會截肢……早知道就多注意一點就好了。」
王伯伯的懊悔不是特例。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約有 218萬人罹患糖尿病,其中不少人直到出現併發症才知道自己已經是糖尿病患者。
那麼,誰是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又該怎麼預防呢?
誰需要特別留意血糖變化?
- 有糖尿病家族史
- 體重過重或腰圍過粗(內臟脂肪多)
- 長期缺乏運動
- 本身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代謝症候群
- 有抽菸、飲酒過量等不良生活習慣
- 曾經有妊娠糖尿病經驗
- 年齡超過 40 歲(代謝能力自然下降)
如果你屬於以上任一類型,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血糖檢查,及早掌握身體變化。
糖尿病可以預防,生活調整是關鍵
糖尿病並非不能避免。其實,只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就能大幅降低發生風險。根據研究,糖尿病前期若配合健康生活型態,可以降低五成以上糖尿病的發生風險!
養成4習慣 遠離糖尿病
1. 均衡飲食,少糖少油
選擇天然原型食物、減少精緻澱粉、含糖飲料與加工食品,三餐搭配蔬菜、蛋白質與適量全穀類,有助穩定血糖。
2. 每週運動 150 分鐘
快走、游泳、騎腳踏車、太極等中等強度運動能幫助提升胰島素敏感性,也改善體重與心肺功能。
3. 控制體重與腰圍
特別是內臟脂肪。女性腰圍建議不超過 80 公分、男性不超過 90 公分。
4. 定期健檢,提早預警
國民健康署提供 40 歲以上每三年一次、65 歲以上每年一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民眾也可利用職場健檢或自費檢查,掌握血糖與代謝指標。
給自己與家人多一份關心
糖尿病並非一夕所致,而是日積月累的生活習慣造成。我們無法改變遺傳,但可以改變生活方式。若你或家人屬於高風險族群,別忘了定期檢查、調整飲食與活動,讓「優照護」陪你一起走在更健康的路上。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