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照護」商標

居家照護新知

看護、居家照護

微小卻重要的問題:「媽,你記得午餐吃什麼嗎?」

「媽,妳今天中午吃什麼?」晚餐時我滿嘴飯菜,口齒不清地問正在迷連續劇的媽媽。「問這個幹嘛啊?嗯……咦?」媽媽從電視機前轉過頭,偏過頭仔細回想。

 

我心頭一驚,急著追問,「妳是記得有吃,只是想不起來而已吧?」媽媽滿臉狐疑,「對啦,有吃啊……咦?啊!我上市場回來,想說自己一個人,就隨便煮碗麵填肚子。」我鬆了口氣,放下懸著的心。

 

還好,還記得就好。

 

自從幫周貞利編輯《記憶空了,愛滿了》這本書,我更深刻了解失智症,大腦生病了,不是忘了「吃什麼」,而是連自己「已經吃過飯」都忘了。失智患者會忘記最近發生的事,例如忘了已吃過飯、忘了孫子的名字,但陳年往事卻記得一清二楚,不過因為初期病徵不明顯,常常被忽略是老了、記憶力衰退或健忘而已。

 

本書作者、照顧失智父親和婆婆超過十年的周貞利說,「回想早期發生在爸爸身上不尋常的點點滴滴,也許是我們不以為意或忙,抑或我們對失智症的認識和了解太少,只膚淺地把這些怪異行為當作自然老化的現象。」

 

當周家第一次帶父親到醫院檢查,醫生確診後說:「你們早在五年前就該帶他來了!」讓曾是專業護理人員的她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懊悔不已。因此,她開始致力宣導和推廣失智症資訊,希望讓大家瞭解早期察覺失智的重要性;還擔任台灣失智症協會家屬聯誼會會長,在各種演講和國際研討會上分享失智照護的經驗。

 

周貞利和手足一起從照顧失智父親的歲月中邊學邊做,深入了解失智症;我也在編輯她的書的過程裡邊做邊學。有一次我和貞利提到我和媽媽的對話,她笑著說,「沒錯,這是最簡單觀察長者可能失智的方法。」在這本書裡,她也整理出許多觀察早期失智的徵兆,大家不妨從噓寒問暖開始,在生活細節觀察父母的身體狀況。

 

●猜忌、妄想被偷竊、被遺棄


●情緒和個性改變,性情變冷漠或心煩氣躁


●飲食口味改變,以前不碰的食物突然變得愛吃


●喪失溝通、理解的能力,不愛出現在社交場合


●語言障礙,用簡單的字詞替代完整詞彙,如郵差是「送信的人」


●失去人物的記憶,叫不出親人朋友的名字


●無法勝任熟悉的事務,如喜歡做菜的人,突然變得不會採買烹煮


●喪失時間和空間感,搞不清楚白天黑夜或身在何處


●重複的行為,如重複發問、重複買東西,甚至重複吃藥


●判斷力和警覺性變差,買不新鮮的食物、借錢給陌生人、開車常發生事故


●喪失開創力,沒辦法規劃事情或解決問題


●焦慮、憂鬱、失眠


●黃昏症候群,太陽下山後行為和神智出現焦慮混亂的狀況

 

本文摘自《記憶空了,愛滿了
作者:林惠婷
出版社:康健出版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