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照護」商標

居家照護新知

看護、居家照護

中風後怎麼照顧?飲食、復健、心理與居家安全一次看懂

中風不只是一次疾病事件,更像是長期照顧旅程的起點。世界中風組織(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 WSO)指出,全球每年約有 1,200 萬人中風,許多家庭在面對長輩中風後,除了醫療治療外,還要同時學習飲食調整、復健安排與心理陪伴的技巧。

 

對家屬來說,掌握正確照護方向,不僅能幫助長輩恢復生活自理能力,也能減少再次中風與併發症的風險。以下整理出家屬最常搜尋、最實用的照顧重點,讓照護不再只是「摸索」,而是有步驟、有信心的照顧行動。

 

中風後最重要的照顧原則是什麼?

中風後,最首要的目標就是預防復發穩定健康指標。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美國中風協會指引,維持規律用藥與控制血壓、血糖,是中風二次預防的核心策略,能顯著降低復發風險。

對家屬而言,最實際的做法包括:

  • 每天固定時間量血壓,並記錄在手冊或手機App中
  • 三餐少鹽少油,避免重口味飲食
  • 督促規律服藥與回診,若有副作用須即時告知醫師
  • 鼓勵多喝水、適度活動,維持血液循環

許多長輩在病後容易心灰意冷、拒絕服藥或復健,這時家人的耐心與陪伴,往往比任何醫療指令更重要。照顧中別忘了溝通,讓長輩理解這是「維持生活品質」的方式,而非負擔。

 

中風患者飲食要注意什麼?怎麼吃才能恢復得更好?

「吃」是中風照護中最常被忽略,卻最關鍵的一環。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中風患者飲食應以「少鹽、少油、高纖維」為原則,並根據吞嚥能力調整食物質地。若長輩有吞嚥困難,可將食物製成軟質、泥狀或半流質,例如蒸蛋、燉飯、燉菜;避免乾硬或易嗆的食物,如堅果、餅乾或白飯。
同時,建議:

  • 限制鹽分: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約6克鹽)以下
  • 攝取足夠蛋白質:有助肌肉修復與體力恢復
  • 補足水分與膳食纖維:預防便秘,促進腸胃蠕動
  • 控制糖與油脂:避免血脂、血糖上升

若長輩對食物興趣下降,可透過增加色彩與香氣、陪伴進餐等方式提升食慾。營養師也建議依個人狀況設計專屬飲食,兼顧安全與營養。

 

中風長輩復健該怎麼開始?為什麼早期復健那麼重要?

研究指出,中風後24至48小時內啟動復健,能顯著提升恢復速度與生活自理能力。早期復健能刺激神經再生、減少關節僵硬,也有助於恢復肌力與日常動作控制。

家屬可從三個方向開始:

  • 固定時間:每天安排規律運動時段,如早上進行伸展、下午練習走路,養成生活節奏
  • 安全環境:清理地面雜物、移除電線與小地毯,在浴室與床邊加裝防滑墊與扶手,避免跌倒
  • 陪同練習:給予鼓勵與協助,而非催促,讓長輩以自己的步調完成動作

若手腳僵硬或有偏癱現象,可向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或語言治療師諮詢,安排個別化復健訓練。

 

此外,若家屬因工作或時間因素無法全程陪同,也可透過專業照服員支援居家照護。照服員能協助長輩完成日常生活如更衣、沐浴、備餐與環境整理,也能陪伴進行復健動作練習,在確保安全的同時維持生活節奏。

 

為什麼中風患者容易情緒低落?該怎麼陪伴?

根據臨床觀察,超過一半的中風患者會出現憂鬱或焦慮情緒,影響復健動機與生活品質。這些情緒變化不只是「心情不好」,也可能與大腦受損與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有關。

中風後情緒低落常見的三大原因包括:

  • 大腦受損引起:若影響前額葉或邊緣系統等情緒調節區域,進而引發「情緒平板」(情感淡漠,感受不到喜悅或悲傷)或「無動機」(對事物失去興趣和動力)等症狀
  • 失能造成挫折:偏癱、語言障礙讓患者感到自信喪失
  • 生活適應不良:無法回到以往角色,容易產生孤立與無力感

家屬可從日常陪伴著手:

  • 給予具體肯定:「有你在家裡就很安心」比「要加油」更有效
  • 安排簡單任務:例如摺衣服、幫忙準備餐點,讓患者重拾被需要的感覺
  • 保持耐心與理解:允許患者情緒起伏,不以責備或強迫回應
  • 及早就醫:若情緒低落嚴重,應尋求神經科或臨床心理師協助,配合藥物與心理治療改善狀況

中風後的復原,不只要動身體,也要動心。正確的理解與支持,是陪伴長輩走出情緒低谷的重要起點。

 

居家照顧時該注意哪些安全細節?

中風後的跌倒是最常見的二次傷害來源。
根據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學會(2023)建議,居家安全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 浴室安全:加裝扶手與防滑墊,避免地面濕滑
  • 臥室動線:床邊放置呼叫鈴、夜燈,確保起身不迷路
  • 走道整潔:移除電線、雜物與滑動地毯
  • 輔具調整:輪椅與助行器高度要合適,避免姿勢不良導致跌倒

有些家庭會在初期安排短期專業照護人員陪同,觀察長輩的行走與生活習慣,協助調整居家環境,讓復健更安全。

 

家屬該如何減輕照顧壓力?

長期照顧往往讓家屬身心俱疲,適度利用喘息或短期照護服務,能明顯改善照顧者的睡眠品質與心理健康。

如果家屬因工作或休息需求無法全程照顧,可以尋求第三方協助,例如「優照護」的專業服務:

  • 提供居家照護與復能陪伴,協助長輩完成復健與日常活動
  • 安排醫療陪診與用藥紀錄,確保醫囑執行正確
  • 提供短期或臨時看護,讓家屬能安心外出或休息

懂得求助,不代表放棄責任,而是讓照顧更有品質,也讓愛得以長久延續。

 

常見問題(FAQ

中風多久能恢復?
視嚴重程度而定,平均3至6個月可恢復基本活動能力。持續復健越久,功能改善越顯著。

 

中風會不會再發作?
若血壓與三高控制不佳,復發率可達 30%。定期回診、調整飲食與運動習慣是預防關鍵。

 

中風患者能泡湯或按摩嗎?
建議先詢問醫師意見。若血壓控制穩定,溫和按摩或溫水泡腳較為安全。

 

中風後能運動嗎?
可以,建議從低強度開始,如散步、伸展或水中運動,但須有人陪同確保安全。

 

照顧中風長輩是一場長跑,而非短衝。它需要知識、耐心,也需要支援。只要掌握飲食、復健、安全與心理四大面向,並懂得適時尋求協助,就能讓照顧的路更穩、更長久。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