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外籍看護前,一定要知道的 5 件事
照顧家人,是一條需要持續學習與調整的路。
許多「優照護」會員在使用短期照護服務後,也會開始思考:
「如果家人需要更長期的照顧,我接下來該怎麼安排?」
隨著年齡增長與健康狀況變化,照護需求也會跟著轉變。這時,申請外籍看護成為許多家庭延續照顧的重要選項。但在真正啟動申請流程前,不少人會遇到資格不符、文件不全或等待過久等問題。提前了解申請重點,才能讓照護安排更順利。
以下整理出申請外籍看護前最重要的五項重點,幫助您在準備階段就做好萬全規劃,安心迎接照護的下一步。
確認申請資格是否符合
申請資格是整個流程的第一步。
若未符合條件就貿然送件,往往會導致退件與時間浪費。
依據勞動部規定,以下幾種情況符合聘僱外籍看護的條件:
- 80 歲以上長者
- 失能、失智或身心障礙者(需具醫師診斷或長照等級證明)
- 長期臥床、重大傷病等特殊情況
在評估是否符合申請條件時,醫師或長照評估人員常會使用「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作為參考。
這是一項用來評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量表,主要觀察長輩在 吃飯、如廁、洗澡、穿衣、行走、轉位 等十項基本活動的能力。分數越低,代表需要他人協助的程度越高,也就越有可能符合外籍看護的申請條件。
建議家屬若發現長輩在多項生活活動上逐漸需要幫忙,可與醫師或照管中心討論是否進一步評估與申請。
準備申請文件
文件準備是申請過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重點。
常見需要的文件包括:
- 雇主與被照顧者的身分證明
- 醫師診斷書或長照等級評估
若文件不齊全或格式不符,可能導致退件。
建議在送件前,先確認申請類型(如長照、慢性病、身心障礙)與診斷書格式是否符合規定,並可事先向醫療院所確認內容,以免來回補件造成延誤。
掌握申請時程,避免照護出現空窗期
外籍看護申請流程雖不算複雜,但整體作業時間較長。
平均流程約需 3~3.5 個月,包含:
- 資格審查與文件審核:約 2–4 週
- 仲介媒合與簽約:約 3–6 週
- 辦理簽證、體檢與入境:約 4–6 週
建議家庭提前 三個月啟動申請,並可在此期間先安排短期或臨時照護,以免照顧出現空窗。
若您是「優照護」會員,我們可協助在外籍看護到位前,先安排短期照護服務,確保家人照顧不中斷。
了解費用組成,避免額外支出
申請外籍看護的花費,除了薪資外,還包含多項必要開銷。
了解費用組成能幫助家庭預算更明確,也能避免額外負擔。
- 每月薪資:約 26,000~27,000 元
- 仲介服務費:依公司不同而異
- 健康檢查與保險費
- 食宿及日常用品開銷
- 續聘或轉換費用
建議在簽約前主動索取書面報價與合約明細,選擇收費透明、願意清楚說明的合法仲介,避免日後爭議。
選擇合法仲介,讓照護更有保障
選擇合法仲介是保障家庭與看護雙方權益的關鍵。非法仲介可能造成看護身分不合法、合約無效或難以維權等問題;相對地,合法仲介能確保流程正規、收費透明,並提供後續管理與協助。您可以透過勞動部查詢仲介是否具立案編號與登記證。
「優照護」目前合作的外籍看護仲介單位,皆擁有 20 年以上經驗,具完善的背景審查與管理制度,並秉持合法、透明、安心的原則,提供申請與媒合服務,全程免費諮詢,協助會員為家人找到最合適的照顧安排。
若您是「優照護」會員,歡迎來信至 service@ucarer.com.tw,我們的專業顧問將協助您了解申請流程與媒合方式,一起為家人找到最合適的照顧安排。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