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讓長輩悶悶不樂?情緒照顧不能少
72 歲的阿昌伯被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那年,醫師告訴他:「只要控制得宜,還是能正常生活。」但從那天起,他變得沉默了。原本熱愛與鄰居下棋、聊天的他,不再出門;白飯總是悄悄剩下,甚至藏進垃圾桶裡——女兒這才發現,他不是不餓,而是擔心吃錯、拖累家人。
對許多長輩來說,糖尿病本身不是最難熬的事,真正折磨人的是:飲食限制帶來的壓力、生活節奏全盤打亂的不安,還有那句放在心裡說不出口的:「我是不是變成麻煩了?」若這些情緒沒有被理解或支持,反而可能導致血糖波動加劇,讓身體與心理陷入惡性循環。
小提醒:情緒壓力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使血糖上升。若長輩突然變得冷淡、退縮、易怒,可能是身心在「求救」。
不是提醒,而是陪伴:找回對話的溫度
許多家屬面對糖尿病長輩,總是習慣提醒:「這不能吃、那要量血糖、吃藥別忘了。」這些「為你好」的叮嚀,久了卻讓人喘不過氣。其實,比起監督,長輩更需要的,是能一起生活的夥伴。
阿昌伯的女兒後來不再盯著血糖表,而是轉念邀他一起設計健康餐點、陪他去市場買菜、挑水果。這樣的改變,讓阿昌伯開始願意說出內心的擔憂,甚至主動諮詢營養師。他不是不願意配合,而是「想要有人理解他走得慢、也願意等等他」。
建議做法:
- 與其告訴長輩要怎麼吃,不如「一起挑菜」
- 與其強迫控制血糖,不如「一起設定目標」
- 給予長輩選擇權,讓他感受到自己是照顧的主體,而非被動接受者。
情緒照顧不難,一句「我陪你」就夠了
要陪伴糖尿病長輩走過這段路,其實不需要華麗的語言或昂貴的儀器。很多時候,一句「我陪你去診所」、「今天我幫你記血糖數字」,就能讓他感覺被支持與重視。
最後,也別忽略了照顧者本身的壓力。如果你正肩負家中照顧責任,記得適時安排休息時間。「優照護」提供短期照護、外出陪診等服務,讓你在需要的時候,多一點餘裕,也多一份心力,把愛照顧得更遠更長。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