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優照護」成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及台北市政府產發局的輔導廠商,並獲得科技創新獎勵肯定!

「優照護」商標

創新的預約居家照護服務,能自由安排照護人員的時間

預約前可先看到照護人員資料


只要觸控螢幕上的按鈕,可在預約前看到照護人員的資料與評價,輕鬆找到符合需求的居家照護人員。

送出預約後立馬獲得回覆


經歷過找不到照護人員的窘境,您希望24小時預約照護人員,可一次預約多個時段,有急需時快速找人。

彈性安排使用短時數照護服務


「優照護」讓您可以彈性安排使用居家照護服務的時間,即使僅僅幾個小時的短期照護需求,在「優照護」下單即可滿足。

除了外籍看護之外,給您更多居家照護的選擇

看護、居家照護

居家照護

一般人對於“看護”的印象多是提供長時間照護服務。但在許多情況下,人們會可能臨時需要短暫的專業照護服務。像是意外後被迫暫時休養,希望有照護人員輔助生活起居與陪同就醫。或是家庭照顧者想紓解照顧壓力,需要暫時的居家喘息服務。甚至是等待外籍看護交班的空窗期,迫切需要短時間的照顧服務員、看護前來照顧。「優照護」所提供的短期居家照護服務,即是因應這種急迫卻又短時間的照顧需求,讓有需求的家庭,能即時的找尋到合適且願意提供短期的照顧服務員、看護來進行照護服務。

了解更多

短期照護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無論是生病、意外甚至是退化所造成的失能失智,讓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照顧或被照顧的困境。然而面對人生的驟變,多數人卻都無法做好萬全準備。一旦遭遇這些問題,都會因為身體痛楚或心理壓力,讓所有人都無法喘息,使生活與心靈都陷入混亂中。這樣的情況,對照顧者或被照顧者都是種傷害。因此,適時尋求外界的協助,交由專業的照顧服務員接手,至家裡提供專業的照護服務,可讓您休息喘口氣,減輕身心壓力。

了解更多

看護、居家照護

「優照護」影片

優照護榮獲2023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獎殊榮-高齡照護媒合平台受矚目!

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典禮日前(7/21)在隆重舉行,優照護榮獲本屆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獎殊榮。這一獎項由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所設立,旨在表揚對台灣永續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企業。優照護在高齡照護領域的傑出成就脫穎而出,成為獲得金獎殊榮的企業之一。

看影片

第十屆照護之星暨第一屆高照之心聯合表揚大會

第十屆照護之星表揚大會已圓滿落幕!本次更與中華高齡專業照護訓練協會合作隆重舉辦!

看影片

居家照護就選優照護

還在為找不到合適的照護人員煩腦嗎? 不知道照護人員可配合的時間、專業背景、工作內容和費用?無法挑選照護人員?現在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優照護來幫您解決。

看影片

他們與「優照護」的故事

看護、居家照護

原來,失智照護不只是「照護」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度會越來越快,甚至到雪崩式的程度。到時候身心急速退化,無法自行進食、失禁、情緒失控等現象,會讓我們照顧起來更費心力。

 

所以,除了按時回診並服藥控制外,我們也積極尋求其他方式,希望讓媽媽的狀況能改善一些。聽了朋友建議,目前有一種「藝術輔療」的方式,對失智者的情緒穩定以及活化大腦,都會有不小的幫助,因此,透過居家照護的平台,我們找了「藝術輔療師」來家跟幫媽媽「上上課」。

 

藝術輔療師很建議家人可以跟著一起「上課」,所以我也在旁邊看看他們怎麼「玩」。輔聊師先跟媽媽話家常,以減低雙方的陌生感,並且透過聊天慢慢地喚起媽媽對喜愛的人、事、物的回憶。然後藉由蠟筆、剪紙等工作或方式,誘導媽媽表達對這些事物的感情。

 

輔聊師說,家人照顧失智者,往往面對的是漫長又重複的過程,很容易造長彼此的厭煩感甚至衝突,但藉由藝術輔療,讓他們用不同的顏色、形狀來表達彼此的關愛,就能減少許多負面的情緒,增進彼此的關係。而且在回憶與表達的過程中,刺激腦部活動,對減緩失智也都會有一定的效果。

 

除了藝術輔療,我在居家照護的預約平台上,也看到一些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有幫失智者上課,由於媽媽必須靠助行器來行走,加上去年有過小中風,所以也找了一位物理治療師來家裡試試看。

 

這位物理治療師陳小姐,很細心地先在平台先詢問媽媽的狀況,包括身體左右邊的活動力差異、助行器的型式、坐姿的狀態等等,然後才一起討論要如何上課。陳小姐設計的各種活動課程都滿有趣的,媽媽做起來也不會厭煩,加上陳小姐溫和又親切的鼓勵方式,媽媽上課時都滿開心的。

 

後來,因為媽媽需要旁人照顧的地方越來越多,我們也決定聘請外籍看護來幫忙。但外籍看護剛來時,不但語言不通,對照顧失智者也完全沒概念,我們只好找平台上專業的照顧服務員來家中幫忙,一方面指導外籍看護如何照顧媽媽,一方面也能幫助媽媽適應外籍看護。而且外籍看護只能和媽媽簡單對話,有了本國的照顧服務員來,媽媽就有人可以聊天,就連電視也比較不會那麼無聊。

 

照顧失智家人的確非常費心力,我們尋求了許多外力的協助,也不敢確保對媽媽的照顧是否足夠,看到不少家庭中,因為獨自照顧失智者,最後自己也被壓力擊垮,甚至造成社會悲劇,讓我們非常心有戚戚焉。如果說,照顧失智是一段「漫長的告別」,那我們除了盡自己的心力,不妨多多尋求外在的助力,尤其是各種相關的專業,讓失智家人獲得最理想的「照護」。

看更多
看護、居家照護

沒人可以講話 阿嬤的憂鬱誰來解?

陳家阿嬤下個月就要做90大壽了,鄉下的親戚紛紛打電話來跟她道賀,並且要包車上來台北參加壽宴。認識的人都說她長壽又好福氣,不但子孫滿堂,個個都有不錯的成就,現在跟二兒子一起住在信義區的豪宅裡,但沒有幾個人知道,她念念不忘卻是以前在鄉下的日子。

 

陳家以前在中部是務農的,但並沒有讓子女跟著種田,反而要他們多唸書,那時候老大老二都考上北部的學校,為了供他們異地求學,還把家裡一些田賣了,讓他們不用擔心學費、生活費。後來子女也都逐漸成材,尤其是老二,不但書念得好,事業也有聲有色,並且開了公司當老闆。

 

不過子女有成就,卻一個一個都離開故鄉了,老家就剩兩夫妻,後來田也不種了,只留一小塊地自己種種菜,過著悠閒清靜的生活。雖說子女都不在身邊了,但鄉下地方有人情味,不但鄰居常常往來,親戚也會相招四處去玩。還有,一下誰又娶媳婦了,一下誰又生了寶寶,參加喜宴就是最常出現的社交活動,日子其實過得滿熱鬧的。

 

只不過,等陳老先生過世後,老家就剩阿嬤一個人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毛病不斷,子女們紛紛勸阿嬤搬到台北來跟他們一起住。阿嬤雖然捨不得離開老家,但熬不過子女的請求就上來了。

 

起初阿嬤是輪流在三個子女家住,但她換過人工關節,行動能力不太好,加上視力也很差,家人很怕她跌倒,如果要在幾個地方頻繁往返,可能更容易出意外,最後只好固定住在環境最好的老二家裡。

 

但阿嬤住了一陣子之後,覺得實在不習慣,最大的問題就是,白天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家裡只有她一個人,看電視、吃飯、睡午覺,她像是錄音機一樣在播放這三件事。不像在鄉下,她可以找親戚或鄰居抬槓聊是非,要不然就去市場,邊逛邊找熟人聊個幾句,在人聲鼎沸的那裡,她絕對不會寂寞。

 

阿嬤雖然沒有說,但日子久了,家人也發現阿嬤的心情似乎不太好。後來跟阿嬤商量一下,是不是請個外籍看護來顧她?有個人陪才不會那麼寂寞。沒想到,可能是疫情影響的關係,從去年10月開始申請外籍看護,一直到最近快半年了都還沒來,媳婦想說這樣等下去也不是辦法,就到居家照顧的預約平台找短期的照顧服務。

 

張太太是護理人員背景,後來轉到居家照顧的領域,並且也到預約平台接案服務。上個月在平台上,接到陳太太的預約,想請人照顧阿嬤,她就接下了案子,每星期一到五的白天,就來照顧並陪伴阿嬤。

 

其實阿嬤雖然有些行動不便,但大部分的時候,生活都可以自理,只是旁邊最好有人看著,偶而幫忙攙扶一下就好。張太太卻不認為這個工作很輕鬆,因為她知道上了年紀之後,陪伴往往才是照顧的重心,她除了不時跟阿嬤聊天,還會讀報給她知道現在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情,也會建議她許多飲食健康上,需要注意的事情。

 

由於受過專業的訓練,張太太也會帶著阿嬤,做點輕鬆又可以鍛鍊的運動,或是玩一些可以預防、延緩失智的小遊戲。她甚至希望阿嬤別看太多電視,因為單向沒有互動的活動,對高齡者沒有太多好處,即使阿嬤要看電視,她也會在旁邊跟她討論劇情,或是聊點相關的話題,而不是讓阿嬤呆坐在電視前。

 

由於張太太的積極性陪伴,阿嬤心情果然好很多了,甚至家人回來後,阿嬤也會跟他們說,今天張太太又教她哪些事情,或是做了什麼活動。兒子媳婦看到阿嬤的改變,也非常高興,並且決定外籍看護來了之後,仍會請張太太定期來陪伴阿嬤,這樣才不枉他們把阿嬤接來台北,讓她找到一個更好的晚霞人生。
 

看更多
看護、居家照護

幫助憂鬱症母親 找回食慾及生活動力

李媽媽年紀有了,時常忘東忘西,總是說自己這裡痛那裡痛,食慾不振,常常一躺著就是一整天,跟她說話也不回應,帶她去看醫生、做檢查指數什麼的都很正常。一次李小姐偶然看到別人分享長輩憂鬱症的文章,抱著什麼都試試看的心情幫媽媽掛了身心科的門診,這次確定了為何母親總是跟人隔著一面玻璃牆的原因~憂鬱症。

 

以前的李媽媽與現在天差地別,也許是因為父親突然過世的關係,也或許是因為弟弟結婚搬出去住的關係,以前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的人、曾經堅忍不拔的人,就這樣披上一層陰影,好似將過去的自己放進閒置的倉庫。失去生活重心,李小姐也試著讓媽媽多多接觸外界,給她報名社區大學的課程,但她總是翹課,幫她報名健身房,李媽媽去了幾次,但就是坐在那裡發呆,媽媽日益消瘦,只有在弟弟探視的時候,才會特別開心,也比較願意吃飯。

 

「家有人鬱卒就有獄卒」,以前的李小姐不懂這句話的意思,直到確定母親的失常是源自憂鬱症,她時時都要盯著母親、鼓勵她儘量多動、多吃,多出門,像是獄卒的行為模式,而李小姐從來也沒希望成為這樣的人,維持這樣不健康的生活模式,獄卒也會鬱卒,這是李小姐深深感受到的。

 

一天晚上,弟弟回家吃飯,飯後李小姐與弟弟討論如何改善母親現在的狀態,希望即便弟弟不在家時,母親也能夠有食慾、和人說話、願意出門,於是他們想,媽媽通常對「外人」比較親切、耐心,或許找個人來陪她就可以看見效果。不久,姊弟倆找到同社區、與母親年齡相仿的吳阿姨來定期陪伴,一開始,母親是不反對,一陣子下來,母親的心情似乎更糟了,一次李小姐在一旁觀察才知道原因,吳阿姨是個行動式廣播站,母親每天都聽到各種加油添醋的重口味消息,心情難免受影響,情緒日漸低落。

 

鄰居計畫行不通,李小姐看著母親比以往更低氣壓,自己內心疲憊不堪,這時弟弟提起,他同事曾在聚餐中推薦優照護的照服員服務過,居家照護是種專業,請專業的人來協助,說不定可以事半功倍,且單次預約只要3小時以上就可以預約照服員,非常符合李小姐的需求,她沒有遲疑地下載了優照護APP,預約了第一次服務。

 

迎來解開枷鎖的開端,首次服務照服員就協助母親洗澡、備餐、用餐,李小姐沒有想過這些事情可以這樣順利的完成,以前的自己總是要百般央求母親,她才肯吃口飯,洗澡更是要一求再求,經此一事,她感受到照服員的專業。李小姐後續又預約了幾次照顧服務,母親有了明顯的改變,她開始會主動說話,例如:「等一下要吃什麼?」、「外面天氣好,想去走走」之類的發言,看得見的改變讓李小姐感動不已,她看見曙光。此後,李小姐固定預約照服員來陪伴母親,讓自己有多點時間嘗試新事物,也使母親漸漸地找回對生命的熱忱,李小姐和弟弟也終於能放下一顆心好好工作了。

 

 

看更多

居家照護新知

看護、居家照護

你了解老年憂鬱嗎?

 

你聽過老年憂鬱嗎?

 

在醫學的定義上,老年憂鬱包括了兩大族群,分別是年輕時患有憂鬱,邁入老年的個案。另一種則是,在五十五歲之後,才患上的晚年憂鬱個案。

 

老年憂鬱不可忽視,如果嚴重的話可能導致他們的身體失能指數升高,進而影響健康上的問題並造成社會負擔。此外,最大的風險還是因此會讓憂鬱年長者患上失智相關症狀。

 

而一般在年輕族群上看到的成年憂鬱,與老年憂鬱可能會有的特徵大不相同,後者屬於非典型的一種病狀。在成年憂鬱中,患者多半可以將自己的感受與情況描述出來,是心靈與精神層面上相較老年憂鬱容易察覺的。

 

但老年憂鬱則可能會開始表現身體症狀的疼痛與不適,主要是因他們通常不習慣說出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因此表現出身體不適、缺乏動力、記憶力下降、行動緩慢等症狀,而不是情緒激動、哭泣等傳統憂鬱症狀。

 

以下為「老年憂鬱」經常出現的特徵:

 

1.情緒低落:

老年憂鬱症狀最常見的特徵之一是情緒低落。年長者可能會有悲傷、無助、絕望、空虛、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的出現。

 

2.失去興趣:

老年憂鬱患者可能失去對生活中一些曾經喜愛的事物的興趣。他們可能不再想參加社交活動、放棄興趣愛好、減少閱讀、觀看電視等娛樂活動。

 

3.食慾改變:

老年憂鬱症狀還可能導致食慾改變。年長患者可能會食欲不振、忘記進食、喜歡食用不健康的食品等。

 

4.失眠或嗜睡:

老年憂鬱患者可能會開始出現失眠或嗜睡的情況。他們可能難以入睡或早醒,或者在白天感到疲倦和昏昏欲睡。

 

5.身體不適:
老年憂鬱症狀可能會導致身體不適,包括頭痛、胃痛、關節痛、背痛等。

總體來說,老年憂鬱是一種獨特的憂鬱症狀,需要對老年人的生活環境、身體狀況和藥物反應等因素進行充分的評估和關注。

 

當家中長輩出現一些徵兆時應多加留意,不可忽視並及時帶他們進行診斷檢查,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喔~

 

看更多
看護、居家照護

老年憂鬱誰人知?別讓長輩陷入憂鬱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長輩接觸到精神科,第一個反應幾乎都是失智症相關,但您知道嗎,其實很多長輩並不是失智,而是罹患了老年憂鬱症。以下幾個都是長輩可能罹患憂鬱症的危險因子:


1.容易緊張和焦慮
2.身體狀況不佳
3.喪偶獨居
4.社交孤獨


老年憂鬱症的症狀經常容易被誤認為是一般老化而被忽略,老年憂鬱不只是感到難過、疲累,更會牽涉到更嚴重的情況,甚至會有自殺的傾向,根據統計, 老年人的自殺率為年輕人的兩倍,而其中大部分都有老年憂鬱症的傾向。

 

老年憂鬱症除了有以身體症狀表現的「假性憂鬱」,而長輩變得比平常沒精神,開口閉口就是抱怨,或是缺乏食慾、睡眠斷斷續續,也經常會被當成身體不適的情況,或者是一般老化的症狀,沒有人發現他們其實已經罹患了憂鬱症。

 

不要忽視任何憂鬱症的症狀,以為僅僅是情緒低落,其實,與失智症不同,憂鬱症是可以治癒的。針對可能得到憂鬱症的高危險群,給予適當的關懷與協助,配合藥物的治療,消滅可能的危險因子,或許能減少老年憂鬱症的發生。

而以下幾種族群容易罹患老年憂鬱症:


1.年輕時自我要求高,喜歡控制大局的人。
2.家族病史中有憂鬱症。
3.重視工作,退休後失去生活重心。

 

 

由於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網路使得人際關係出現變化,長輩時常會有跟不上時代的想法,導致容易跟家人起衝突進而引起憂鬱的情緒,長輩心中有一些心理問題是年輕人所不能體會的,例如:喪偶、小孩離家、與社會的脫節感、以及各種因為老化所帶來的生理機能退化與疾病。


而在此時家人更需要與長輩好好陪伴與溝通,若是發現家中長輩有憂鬱的傾向,我們需要更有耐心的與他們溝通,增加信心,加強他們生活的動力與動機,並協助長輩接受心理的失落感,站在他們的立場,並傾聽長輩的心情。讓長輩心中能真正感受到關心與關懷,也可多抽空陪伴長輩聊天或出門散散步。


另外也建議讓長輩多多運動,在身體能承受的範圍內,可選擇伸展型體操或健走,或一些簡單的有氧運動,藉此轉移憂鬱的情緒,找到更多生活的重心,認為自己是被需要的。不管是陪伴或運動,其最終的目的在於減緩長輩心中的憂鬱傾向,減少復發機會。

看更多
看護、居家照護

老化 vs. 老年症候群:你了解兩者的不同嗎?

「一般老化」與「老年症候群」還傻傻分不清嗎?

 

其實它們有所不同,經常會被誤解和混淆。

 

健康的長輩雖然身體功能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但在一般狀態下自然的老化通常不至於影響個人執行日常生活的能力。

 

然而,老年症候群便有所不同,台灣老年學暨醫學會對此病症定義為多重因素的健康狀況發生在同一個老年人身上,累積效應造成多重器官系統功能受損,而導致個人較不容易應對的生理與心理挑戰。

 

它包括了多種生理和心理症狀,其症狀不僅僅是單一器官系統的問題,還是老年病患各器官、各系統功能不等程度下降,與各種危險因子、急慢性疾病之間交互作用產生的問題。

 

因此,這種許多被認為是老化的症狀,實際上經常是生病的早期表現。

 

以下是老年症候群常見的症狀:

 

1.肌肉無力易跌倒:

由於肌肉、骨骼和神經系統的組織功能逐漸下降所導致,這會讓老年人日常活動變得困難。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老人肌少症男性為 23.6%,女性為18.6%。等於全台每4個男性長輩、每5個女性長輩就有一人,陷入跌倒、失能、臥床,甚至死亡的風險。

 

2.尿失禁:

老年人可能會出現尿失禁等泌尿系統問題,這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女性盛行率遠大於男性,通常落在10%-30%,而男性只有1.5%-5%

 

3.認知障礙:

老年人常常會出現輕度認知障礙,如記憶力下降、思考能力變差等問題。在一些情況下,這可能是失智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症狀。

 

4.憂鬱和心理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面臨到的生活壓力和挑戰,包括身體健康、家庭關係、財務問題等,這些都可能導致老年人出現憂鬱等心理問題。

 

5.多重用藥:

老年人常常需要吃很多藥物來治療和控制多種疾病,而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往往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甚至導致更多的健康問題。而根據台大統計,有照護需求的老人之中31%長期使用5種以上的藥物。這種多重用藥的情況在失能老人之中更形普遍,有81%長期使用5種以上的藥物,而38%使用藥物高達10種以上。


因此,對於老年人而言,積極預防老年症候群與保持健康非常重要。平時,長輩可以透過適當的體育運動、均衡的飲食和足夠的休息來維持身體機能。此外,也可以多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學習新知識、保持興趣愛好來平衡心理健康。

 

 

最重要的是,照顧者應該尊重老年人的生活和權利,定期讓他們接受醫學檢查,遇到問題及時的發現和治療,以確保高品質的晚年生活,為長者創造一個安全、健康和有尊嚴的生活環境。

看更多
立即下載「優照護」APP

安全 / 方便 / 合適

隨時隨地找到符合需求的照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