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照護榮獲IT Matters社會影響力產品獎|2024 IT Matters Awards 頒獎精彩回顧
「優照護」在2024 IT Matters Awards中榮獲《社會影響力產品獎》,一同見證「優照護」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創造正向社會影響力。 本次頒獎典禮由中華民國資訊經理人協會主辦,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署指導,數位產業領袖齊聚一堂,見證數位創新如何改變世界。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充滿榮耀與感動的時刻!
下載「優照護」APP,為您的家人找到最合適的居家照護人員
立即下載
只要觸控螢幕上的按鈕,可在預約前看到照護人員的資料與評價,輕鬆找到符合需求的居家照護人員。
經歷過找不到照護人員的窘境,您希望24小時預約照護人員,可一次預約多個時段,有急需時快速找人。
「優照護」讓您可以彈性安排使用居家照護服務的時間,即使僅僅幾個小時的短期照護需求,在「優照護」下單即可滿足。
一般人對於“看護”的印象多是提供長時間照護服務。但在許多情況下,人們會可能臨時需要短暫的專業照護服務。像是意外後被迫暫時休養,希望有照護人員輔助生活起居與陪同就醫。或是家庭照顧者想紓解照顧壓力,需要暫時的居家喘息服務。甚至是等待外籍看護交班的空窗期,迫切需要短時間的照顧服務員、看護前來照顧。「優照護」所提供的短期居家照護服務,即是因應這種急迫卻又短時間的照顧需求,讓有需求的家庭,能即時的找尋到合適且願意提供短期的照顧服務員、看護來進行照護服務。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無論是生病、意外甚至是退化所造成的失能失智,讓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照顧或被照顧的困境。然而面對人生的驟變,多數人卻都無法做好萬全準備。一旦遭遇這些問題,都會因為身體痛楚或心理壓力,讓所有人都無法喘息,使生活與心靈都陷入混亂中。這樣的情況,對照顧者或被照顧者都是種傷害。因此,適時尋求外界的協助,交由專業的照顧服務員接手,至家裡提供專業的照護服務,可讓您休息喘口氣,減輕身心壓力。
「優照護」在2024 IT Matters Awards中榮獲《社會影響力產品獎》,一同見證「優照護」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創造正向社會影響力。 本次頒獎典禮由中華民國資訊經理人協會主辦,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署指導,數位產業領袖齊聚一堂,見證數位創新如何改變世界。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充滿榮耀與感動的時刻!
第十一屆照護之星暨第二屆高照之心聯合表揚大會已圓滿落幕 今年再度與中華高齡專業照護訓練協會合作隆重舉辦! -- 九年來,優護平台已累積十一萬家庭 與超過兩千五百位照服夥伴攜手 替台灣高齡社會傾力付出 為表揚照護夥伴們平時的努力 優護平台集結北中南的照護夥伴們一起共襄盛舉 入圍就是一種肯定 恭喜入圍者與得獎者們 也感謝照護夥伴們平時的努力及貢獻 ! -- 優護平台持續不斷嚴選最優質的人才加入平台服務,就是希望能提升照護人員專業形象及社會地位,讓被照顧者生活品質得到改善!
隨著年齡增長,長輩的健康與生活品質成為家庭關注的焦點。無論是因年老體衰、慢性病影響,還是意外導致的身體機能退化,如何提供適切的照顧,確保長輩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心生活,成為許多家庭必須面對的課題。
家庭照護的挑戰:當長輩需要更多關懷
林公公與林婆婆年近九旬,長年居住在老家,雖然子女希望能就近照顧,但兩位長輩堅持不願搬離熟悉的環境,最終由外籍看護協助日常起居。然而,隨著林婆婆因肺炎住院、健康狀況惡化,照護需求增加,原本的安排開始出現困難。外籍看護雖然盡心盡力,但在面對長輩情緒變化、臥床照護等挑戰時,仍顯得力不從心。
家人意識到需要更專業的照護支持,因此開始尋找額外的協助。透過居家照護服務平台,他們找到專業的照服員,協助林婆婆的日常照顧,而外籍看護則專心照料林公公。透過這樣的安排,不僅讓兩位長輩獲得更細緻的關懷,也減輕家屬的壓力。
提供適切支持,幫助長輩重拾生活樂趣
面對身體機能退化或健康問題,適當的陪伴與活動安排,能有效提升長輩的生活品質。梁媽媽確診失智症後,家人決定聘請外籍看護提供日常協助。然而,在飲食、語言溝通等方面,長輩與看護仍有適應上的挑戰。
為確保梁媽媽的健康與生活品質,家人決定透過短期居家照護平台,尋找具相關經驗的照服員,在固定時段提供協助。照服員不僅在生活照顧上細心安排,例如營養飲食搭配、藥物管理,也鼓勵梁媽媽參與簡單的活動,幫助她維持身體機能與社交互動。
透過專業的照護支持,梁媽媽的情緒與生活狀況明顯改善,家庭成員也能更放心地投入日常生活。
專業照護,讓長輩擁有更好的生活
面對長輩日益增加的照護需求,尋求專業的居家照護服務,能夠為家庭帶來更穩定與安心的支持。適當的陪伴與專業的照顧,讓長輩在熟悉的環境中維持尊嚴與生活品質,也讓家人能夠在愛與責任間找到平衡。
不論是短期支援,還是長期照護需求,專業的照護安排能夠為家庭提供更靈活的選擇,確保每位長輩都能獲得適切的關懷與陪伴。
(本文提及之故事摘要自《分身有術的「新孝道」》一書,該書提供了更多關於長者照護的寶貴建議。在當代社會中,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兼顧對長輩的照顧,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這本書涵蓋了長者照護的方方面面,為實踐「新孝道」提供了許多照護技巧與故事,以實現真正「分身有術」。)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6102
若需大量購書請洽:info@ucarer.com.tw
「阿蒂要回印尼兩個月去探親,這兩個月爸媽沒人照顧怎麼辦?」目前台灣居家照顧,不外由自家人或是外找的看護來擔任,但不管是哪個,總會碰到有其他要事、或是自己也病了、累了等等因素,必須有個能代替的人,這時該怎麼辦呢?
林老先生高齡97歲了,但身體狀況還算不錯,平常生活都可以自主,行動也不太需要人協助,而且他跟林老太太結婚逾70年,夫妻伉儷情深,街坊鄰居都羨慕他高壽好福氣。目前老家就夫妻倆一起住,子女則雇用了外籍看護工照顧他們,也常會回來探望倆老。
上個月印尼籍的看護工阿蒂,來他們家照顧倆老也好幾年了,一直都沒回去探望家人,所以跟林先生申請回鄉兩個月省親。阿蒂在林家工作時很認真,跟倆老也處得很好,林家人都滿喜歡她,現在她想回去看家人,不管是基於人情或是正當性,都應該答應她的請求,只是這段時間要找誰來暫代她呢?
雖然現在本國籍的看護也不會太難找,但林家比較擔心,因為家中許多事情都得仰賴看護幫忙,而且找到的人如果跟倆老處不來,要換人又麻煩。除了四處打聽口碑比較好的人力仲介,朋友也介紹他們利用目前正風行的居家照顧媒合平台,據說,像這樣的平台很適合短期、替代性的照顧。
林家的需求是週一到週五的白天時段,早上9點到傍晚5點,8小時在家中陪伴兩位老人家,並且協助一些簡單的家務。在平台上符合這樣的條件的人,其實還不少呢?因為越來越多的照顧服務員,希望比較有彈性的工作時間,而不是整天都擔任照顧工作,林家這樣的工作時間也滿符合「普通上班」的期待。
另一方面,林家也不需要擔心找到的人不合適,因為人選多,隨時想替換其他人也不會麻煩,這兩個月中,他們曾找過四位不同的照顧服務員來家中,基本上都能如期待地完成照顧任務,而且雖然是不同人來,但因為都是資深的照顧者,一到家中很快就能跟倆老相處,加上是本國籍的背景,語言文化比起外籍看護工更為契合,在陪伴的過程中,常常激起歡樂的氣氛,這是林家始料未及的地方。
平台因為人員、時間的安排都很有彈性,對於照顧者短時間想處理一些事務,或是想放鬆跟朋友去個小旅行,都能獲得迅速妥善的替代人力安排,更不用說照顧者本人也會有身體不適的時候,這種情況要臨時找人來幫忙,在以往大都只能拜託認識的人,但如果其他人也剛好沒空,這窘境就不好解決了。
由此看來,居家照顧雖然大都由固定人力來擔任,但替補性的人力也相當重要。不管是外籍看護工要休假、回國省親,或是自家照顧者有短暫的喘息需求,其實都要能安排後備的照顧人力。這樣的需求,正是居家照顧媒合平台的最大優勢,而且透過資料配對,就能迅速找到合適的人,不必到處打聽,或是擔心人力不合適。
林家經歷這段期間後,等阿蒂回來工作時,也不用擔心她請假的問題了,甚至鼓勵阿蒂可以正常休假,畢竟長期工作對身心帶來的負擔相當大,以前是因為怕倆老沒人照顧,都會請阿蒂加班,現在有了方便的「後備」,就能讓照顧工作不再處於「勞力密集」的模式了。
只要預約完成,即可安心交付
對從事服務業的陳小姐來說,請假來陪伴母親至醫院回診是很大的負擔。在某日深夜的時刻,她發現自己無法騰出時間,陪同母親進行早上的回診,且臨時又找不到人可代勞,孤立無援的她只好趕緊上網尋求幫助。 此時,她在網路上搜尋到「優照護」平台,看到它有提供迅速而方便的短期照護服務。可按表排班,以小時為計算單位,且可隨時預約排時段,剛好符合她的需求。她就利用「優照護」預約能在早上時段支援的照護人員,陪母親前往醫院回診。
她說,只要用優護照的平台與照護人員聯繫,講出時間、地點與需求,照護人員就準時抵達,陪同母親前往醫院回診,之後還跟她回報母親看診的情形,給予適當的建議。從頭到尾她無須在場,仍可以掌握母親的狀態。如此便利的照護模式,是她以前難以想像的情形,在台灣多以長時間的"看護"為主,「短期陪診」的"看護"對她來說是前所未見。她很高興「優照護」幫助她與她的母親,讓她無須因陪診問題,持續擺盪在工作與家庭照顧的困境之中。
「庭萱(化名)啊,自己一個人在國外工作要小心,累了隨時可以回來沒關係!」
「吼∼沒事啦!又不是第一次出國,過年我都會回來看你們的!」
身為獨身女的庭萱從小就有個「出國夢」,她努力的讀書、考試、參加檢定,在大學時期,就已經開始關注國外的工作條件,因此,在研究所畢業前,她便已收到國外一家企業的錄取通知書。
庭萱是獨生女,自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雖然早就知道出國是孩子的夢想,但只要想到一旦真的出國,想要見一面就不容易了,更別說要像現在陪在身邊了。更何況國外生活不比國內,萬一遇到困難或不如意,他們又沒辦法第一時間給她幫助,光是想著都覺得擔心,但仍願意支持她去追尋萬想,放手讓她飛。
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庭萱在國外有了自己的事業,也遇到了值得託付一生的人,有時過年會回台灣來陪陪父母,有時則是接父母一起出國去走走,而庭萱的爸媽也逐漸適應了孩子不在身邊的日子,庭萱爸經常和朋友約了去慢跑、騎腳踏車;庭萱媽則是積極的參與社區大學的課程,插花、跳舞等,偶爾會用視訊和庭萱聯繫,順便也能看看孫子、孫女,生活也算是多采多姿。
但畢竟爸媽的年紀是一年比一年大,近幾年,他們的行動力明顯開始衰退。身在國外的庭萱本來想為父母請外籍看護,但爸爸不習慣外人進到家中,最後只能作罷,然而,對自己沒辦法親自照顧父母的無助和焦慮,一直是庭萱心上過不去的坎。
偏偏老天從不讓人省心,去年,庭萱爸在廁所裡不慎跌倒,消息傳到庭萱耳裡,她恨不得能丟下所有的事回到爸爸身邊,但現實的狀況並不許可,雖然爸爸一直說只是小跌倒、不嚴重,但庭萱清楚,這只是爸爸不想讓她擔心的說法,情況絕對比想像的嚴重,這次,她不管爸媽的反對,她決定在最短的時間內,能找到幫忙照顧爸爸的人才行。
還好庭萱有位同樣在美國工作,父母都在台灣的同事有過經驗,她把自己曾經找過的照顧服務預約平台介紹給庭萱,當天,庭萱就在平台上挑了兩位照服員,分別是吳小姐和徐小姐,並在平台上,將爸爸媽媽的身體狀況、興趣、習慣一一向她們說明,使他們能夠針對爸媽的情況進行照顧。
一開始,庭萱很擔心爸爸是否會因為不習慣而與照服員產生衝突。沒想到經過一個月的相處,媽媽告訴庭萱,爸爸竟然與兩位照服員相談甚歡,相處得非常融洽。
庭萱很訝異爸爸竟然能接受別人的照顧,後來跟她跟吳小姐與徐小姐聊天後才發現,她們在照顧上,不僅是耐心、專業,還有真誠和積極正向,無論是在語氣還是照顧方式上,都是以真心來化解被照顧者的心防。
照服員剛來的時候,庭萱爸爸是行動不便的,照服員先和他聊天培養感情,盡量依他的需求和意願來給他必要的協助。例如,洗澡時,照服員會先向爸爸解釋每一個步驟;在洗澡過程中也會特別注意水溫、浴室清潔以及個人隱私等小細節;在換衣服時,照服員同樣會先詢問衣服喜好和穿衣習慣,並讓他參與挑選和換衣服的過程,這樣不僅能夠滿足他的需求,也讓他感受到自己仍保有自主權,而非只是被動地接受照顧;協助上廁所時,會先請他坐在安全的位置,然後再輕輕地扶著他,讓他緩慢地站起來,進入廁所,上完廁所後,她們會特別清理地板水漬和髒汙,保持地面的乾燥與整潔,讓爸爸可以安全地行走,避免再次發生跌倒的狀況……
除了協助復健之外,兩位照服員在三餐及一些簡單的家務上,也打理得非常好。
準備三餐時,她們會依據醫生和營養師的建議,像是每餐約需攝取20至30公克的蛋白質,以達到促進肌肉合成的作用,也會加入富含鈣質的食物,如堅果類和綠色蔬菜等,及富含維生素D的食品,這不僅有助於維持骨骼的健康,增強肌肉功能和強度,更能促進鈣質的有效吸收。進食時,她們還會細心地幫忙剝開難剝的果皮、切小食物, 確保兩位老人家可以輕鬆地進食。
至於家務部分,為了確保被照護者生活周遭的整潔舒適及安全, 會及時清除地面上的障礙物或水漬髒汙,若情況允許,她們也會陪庭萱媽媽到外面購物或散步、陪庭萱爸爸去醫院復健訓練等,為兩老提供必要的援助和陪伴。
此外,兩位照服員還協助庭萱爸爸在家裡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增強肌力和體力,同時還能讓庭萱爸爸走路更穩定。 首先是「坐站」運動。只需使用一把椅子,坐端正後再站起來,在30秒內反覆執行。動作過程中,雙臂抬起至肩膀高度,雙腳張開與肩同寬。站起時,身體微微前傾,緩緩站起;坐下時只坐到椅子的二分之一位置。這個動作有助於增加下肢力量和提升身體穩定度。第二種運動同樣是坐在椅子上,雙手由身體底部往上抬。在過程中,可以從左往右或由右往左抬起,來增加旋轉的力量。如果能夠使用小寶特瓶來增加重量,效果會更好。剛開始不妨先以一趟做5次為標準,再逐漸增加到10次以上。
擔心庭萱爸爸會因為受傷侷限行動力而情緒低落,兩位照服員還會陪他唱歌、看電視,或玩一些棋類遊戲……偶爾還會帶庭萱爸爸和媽媽去參加社區的活動,像是健康操、康樂活動等,相處一陣子後,幾乎像是朋友一般,十分融洽。
在照顧庭萱爸爸的這段時間,不論多忙碌,兩位照服員都不忘將復健的進度,及庭萱爸爸的整體狀況告訴遠在國外的庭萱,讓她也能放心。
經過三個多月的復健,庭萱爸爸的行動力已慢慢恢復,雖然沒辦法百分之百回到以前的狀態,但已經能夠自己打理生活了,但本來很排斥外人進入家裡的庭萱爸媽反而主動提出,希望能讓兩位照服員日後還能每週有四天的下午,來家裡打理家務及備簡單的餐食,順便也能陪自己聊聊天……
這樣的轉變讓庭萱既開心,又放心,雖然,她沒辦法在爸媽身邊盡人子之孝,但是,因為有照服員的協助,她也能安心了。
(本文內容摘要自《分身有術的「新孝道」》一書,該書提供了更多關於長者照護的寶貴建議。在當代社會中,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兼顧對長輩的照顧,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這本書涵蓋了長者照護的方方面面,為實踐「新孝道」提供了許多照護技巧與故事,以實現真正的"分身有術"。)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6102
若需大量購書請洽:info@ucarer.com.tw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各種機能會漸漸退化,為了預防長輩疾病纏身,可以從「地中海飲食」的日常保養做起。在老年生活的照護把關上,尤其最害怕遇到失智症等記憶力退化的情形。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約有8%的失智症患者,也就是每13名就有一人出現失智狀況。選擇「地中海飲食法」的烹調方式,不僅能夠預防失智,防骨質疏鬆以及抗老化,還能夠保護長輩的身體免於慢性疾病干擾。
何謂地中海飲食?
地中海飲食為現代營養學相當推崇的一種養生飲食模式,其清淡卻富含營養的飲食內容,已是全球知名的健康飲食類型。是一種起源自1940-1950年代等地中海周邊地區、環地中海國家所共同享有的飲食理念。料理通常以水果、蔬菜葉子、堅果、豆科植物為主,限制甜食、紅肉、加工肉攝取,搭配適量的魚、乳製品及少量的肉進行烹調。從許多健康研究相關證實,選擇「地中海飲食法」對於樂齡族是大有裨益,一起來看看有哪五大好處吧!
1.延長壽命
研究發現,如果長輩採用地中海飲食來當做日常的生活飲食方式,將可延長3年以上的壽命。而在選擇食材上,平時應盡量少吃紅肉或加工肉類,且應維持良好習慣,多吃水果和蔬菜等原型食物代替。
2.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有高風險心血管疾病的人使用「地中海飲食」可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且地中海飲食竟能有效降低30%長輩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平時食用以堅果類或橄欖油等好油作為脂肪來源,這樣的飲食模式對我們的心血管能有效達到預防的效果。
3.預防失智,提升記憶力
地中海型飲食採取的是多蔬果、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的原則,而在許多研究中也指出紅肉的膽固醇和油脂確實會對血管造成很大的傷害,還可能因此產生阿茲海默症的變性蛋白而失智,目前採取地中海型飲食,是預防樂齡失智的最佳模式。
4.改善憂鬱,保持身心健康
攝取許多橄欖油和青菜、水果的長輩們有較低的憂鬱風險,身心靈較健康外,也較不容易產生憂鬱症狀。而研究也發現,在飲食中強調多一點蔬菜、堅果、全穀類及魚類海鮮,並應注意減少食用會增加發炎反應的劣質油類,以橄欖油等好油取代,將能有效減緩發炎反應。
5.預防糖尿病
根據研究指出,「地中海飲食」是預防糖尿病的絕佳方式,美國糖尿病協會也認可了地中海飲食為適合糖尿病患採用的飲食模式,說明此方法不但可有效幫助血糖恢復正常,也可幫助病患維持正常生活,連世界衛生組織也大力地推薦民眾使用。
雖說採用地中海飲食有許多好處,但也不是全無任何缺點,當樂齡長輩們在運用此種飲食方式時,也須注意其中的一些小陷阱,例如在油脂的選擇上應採用橄欖油或亞麻仁油,記得要進行原味的烹調,當我們注意細節、小心使用,才能避免用錯方法反而造成健康上的負擔喔~
「印尼移工零付費來了?要求我仲介「輸出費用不能由移工負擔」(中時新聞網2021/11/30報導)
「近兩年疫情關係,台灣引進移工陷於停頓,國內移工大缺工,外籍看護工又搶著「洗工」為廠工,外籍看護工坐地起價,甚至逃逸成黑工,亂象頻傳,雇主花大錢又請不到穩定照護人力,成疫情下最大受害者。」(聯合新聞聞2021/10/12)
以上的新聞在近年三不五時就會看到,實因高齡化是全球趨勢,各國都在「搶人」,且原先外籍看護工的來源國家,國力與經濟越來越好,對於自己國民的薪資福利也會越來越重視;臺灣未來越來越難找到外籍看護、或是外籍看護的照顧成本越來越貴,將是超高齡社會裡,我們不得不去直視的議題。
所以當父母長輩出院後需要照顧協助,除了很多人第一直覺的「外籍看護」或是「長照機構」,其實照顧人力還有一個重要的選項──居家照護。
讓照顧更加安心安全的居家照護
居家照護是什麼?跟外籍看護與長照機構有哪些不同呢?居家照護又是優點呢?
本文以自費的居家照護作為介紹,以與外籍看護區分。希望能給家有長輩、需要照顧協助的您,更加清晰的資訊協助。
一、居家照護是化零為整的照顧模式
居家照護根據長輩的個別化照顧需求,例如:
1.協助或維護行走安全、
2.協助沐浴洗澡、
3.協助如廁、
4.大小便處理、
5.更換尿布、
6.更換衣物、
7.協助上下床及移位、
8.翻身拍背、
9.被動關節運動等等照顧。
每位長輩在不同階段,所需要的照顧服務並不相同。因此使用居家照護,能更有效率與準確地滿足照顧家庭。
其他包括陪同外出散步、陪同回診也在服務範圍內喔!
二、居家照護可選擇、更換,找到適合長輩的居家服務員
在居家服務員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若案家、長輩有任何覺得不適合的地方,可以迅速更換其他照顧服務員,不會耗費時間在等待中。居家照護更加有彈性,符合大部分照顧家庭的需要。
三、居家照護不需巴氏量表或長照2.0申請審核
申請外籍看護需要申請巴氏量表,而申請長照2.0等長照服務需要資格審核。也因此許多照顧家庭,最後會發現實際上能獲得的服務項目,與期待中有所落差。
居家照護正好能彌補、加強其他照顧方式的服務量能。
四、居家照護的服務模式更加多元
除了第一點所提及的服務項目外,還有以被照顧的家人為限的備餐、清潔衣物、房間整潔等。
此外,目前還有許多非藥物療法、復健治療的服務可供選擇,讓不同病因、病程的長輩與家庭,有了多元且完整的服務可供選擇。
如果你還沒有使用過居家照護,可以按這裡了解完整的使用流程,讓照顧更省時、省力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