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照護榮獲IT Matters社會影響力產品獎|2024 IT Matters Awards 頒獎精彩回顧
「優照護」在2024 IT Matters Awards中榮獲《社會影響力產品獎》,一同見證「優照護」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創造正向社會影響力。 本次頒獎典禮由中華民國資訊經理人協會主辦,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署指導,數位產業領袖齊聚一堂,見證數位創新如何改變世界。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充滿榮耀與感動的時刻!
下載「優照護」APP,為您的家人找到最合適的居家照護人員
立即下載
只要觸控螢幕上的按鈕,可在預約前看到照護人員的資料與評價,輕鬆找到符合需求的居家照護人員。
經歷過找不到照護人員的窘境,您希望24小時預約照護人員,可一次預約多個時段,有急需時快速找人。
「優照護」讓您可以彈性安排使用居家照護服務的時間,即使僅僅幾個小時的短期照護需求,在「優照護」下單即可滿足。
一般人對於“看護”的印象多是提供長時間照護服務。但在許多情況下,人們會可能臨時需要短暫的專業照護服務。像是意外後被迫暫時休養,希望有照護人員輔助生活起居與陪同就醫。或是家庭照顧者想紓解照顧壓力,需要暫時的居家喘息服務。甚至是等待外籍看護交班的空窗期,迫切需要短時間的照顧服務員、看護前來照顧。「優照護」所提供的短期居家照護服務,即是因應這種急迫卻又短時間的照顧需求,讓有需求的家庭,能即時的找尋到合適且願意提供短期的照顧服務員、看護來進行照護服務。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無論是生病、意外甚至是退化所造成的失能失智,讓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照顧或被照顧的困境。然而面對人生的驟變,多數人卻都無法做好萬全準備。一旦遭遇這些問題,都會因為身體痛楚或心理壓力,讓所有人都無法喘息,使生活與心靈都陷入混亂中。這樣的情況,對照顧者或被照顧者都是種傷害。因此,適時尋求外界的協助,交由專業的照顧服務員接手,至家裡提供專業的照護服務,可讓您休息喘口氣,減輕身心壓力。
「優照護」在2024 IT Matters Awards中榮獲《社會影響力產品獎》,一同見證「優照護」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創造正向社會影響力。 本次頒獎典禮由中華民國資訊經理人協會主辦,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署指導,數位產業領袖齊聚一堂,見證數位創新如何改變世界。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場充滿榮耀與感動的時刻!
第十一屆照護之星暨第二屆高照之心聯合表揚大會已圓滿落幕 今年再度與中華高齡專業照護訓練協會合作隆重舉辦! -- 九年來,優護平台已累積十一萬家庭 與超過兩千五百位照服夥伴攜手 替台灣高齡社會傾力付出 為表揚照護夥伴們平時的努力 優護平台集結北中南的照護夥伴們一起共襄盛舉 入圍就是一種肯定 恭喜入圍者與得獎者們 也感謝照護夥伴們平時的努力及貢獻 ! -- 優護平台持續不斷嚴選最優質的人才加入平台服務,就是希望能提升照護人員專業形象及社會地位,讓被照顧者生活品質得到改善!
隨著年齡增長,長輩的健康與生活品質成為家庭關注的焦點。無論是因年老體衰、慢性病影響,還是意外導致的身體機能退化,如何提供適切的照顧,確保長輩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心生活,成為許多家庭必須面對的課題。
家庭照護的挑戰:當長輩需要更多關懷
林公公與林婆婆年近九旬,長年居住在老家,雖然子女希望能就近照顧,但兩位長輩堅持不願搬離熟悉的環境,最終由外籍看護協助日常起居。然而,隨著林婆婆因肺炎住院、健康狀況惡化,照護需求增加,原本的安排開始出現困難。外籍看護雖然盡心盡力,但在面對長輩情緒變化、臥床照護等挑戰時,仍顯得力不從心。
家人意識到需要更專業的照護支持,因此開始尋找額外的協助。透過居家照護服務平台,他們找到專業的照服員,協助林婆婆的日常照顧,而外籍看護則專心照料林公公。透過這樣的安排,不僅讓兩位長輩獲得更細緻的關懷,也減輕家屬的壓力。
提供適切支持,幫助長輩重拾生活樂趣
面對身體機能退化或健康問題,適當的陪伴與活動安排,能有效提升長輩的生活品質。梁媽媽確診失智症後,家人決定聘請外籍看護提供日常協助。然而,在飲食、語言溝通等方面,長輩與看護仍有適應上的挑戰。
為確保梁媽媽的健康與生活品質,家人決定透過短期居家照護平台,尋找具相關經驗的照服員,在固定時段提供協助。照服員不僅在生活照顧上細心安排,例如營養飲食搭配、藥物管理,也鼓勵梁媽媽參與簡單的活動,幫助她維持身體機能與社交互動。
透過專業的照護支持,梁媽媽的情緒與生活狀況明顯改善,家庭成員也能更放心地投入日常生活。
專業照護,讓長輩擁有更好的生活
面對長輩日益增加的照護需求,尋求專業的居家照護服務,能夠為家庭帶來更穩定與安心的支持。適當的陪伴與專業的照顧,讓長輩在熟悉的環境中維持尊嚴與生活品質,也讓家人能夠在愛與責任間找到平衡。
不論是短期支援,還是長期照護需求,專業的照護安排能夠為家庭提供更靈活的選擇,確保每位長輩都能獲得適切的關懷與陪伴。
(本文提及之故事摘要自《分身有術的「新孝道」》一書,該書提供了更多關於長者照護的寶貴建議。在當代社會中,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兼顧對長輩的照顧,是許多人面臨的挑戰。這本書涵蓋了長者照護的方方面面,為實踐「新孝道」提供了許多照護技巧與故事,以實現真正「分身有術」。)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6102
若需大量購書請洽:info@ucarer.com.tw
「梁媽媽今天狀況很好,剛剛還有跟著收音機做一些體操呢!」照服員這樣說。
宋琪已年過半百,在這麼久的時間以來她都有個習慣,那就是每天做收音機體操,也許現在很多人不懂收音機體操,而這個習慣來自於宋琪的父母,收音機體操方便,地點不拘,在家、邀左鄰右舍到公園一起做都可以,這是父母的養生之道,而現在也是她的生活習慣。
身為家中最小的女兒,比別人幸運的是,她上有兄姊,家裡的事情總是有人可以幫忙。父母年紀大了,難免有慢性病,陪爸媽回診時,也可以與手足輪流,讓彼此壓力沒那麼大。
一年冬天,媽媽時常捂著胸口,總嚷嚷著不舒服,檢查後才知道是心臟的問題,本身就有糖尿病的媽媽,常常覺得自己算是控制得好的糖友,血糖總是看心情測,這次因為心臟病的關係,醫生提醒一定要定時測量血糖、控制飲食,媽媽這才開始按表操課。平時,爸爸就是監督的角色,盯著媽媽測量血糖,同時也幫自己測測,他總說「年紀大了,該多注意就多注意」,倆老就在這樣相互監督的情況下維持好一段時間的優秀表現。
一家人團聚時,爸爸趁媽媽不在時小聲地說「你們媽媽最近可怪了,不僅幾次把我鎖在門外,還忘記關水、關瓦斯也曾發生才剛吃完飯,沒一會兒就說餓了」
「年紀大了,比較健忘也是難免,不過忘記吃過飯就有點……」說到這裡,宋琪與大家都一致地點了點頭,大家心裡都有一樣的猜測,於是她自告奮勇,帶著媽媽去看醫生,結果確定是失智症,幸虧爸爸觀察仔細,及時發現這些小狀況。
確定了母親診斷,宋琪便在通訊軟體的群組上告知這件事情。
宋琪:「媽確定是失智症」
姊姊:「其實只有老爸陪著媽是不夠的吧?」
大哥:「爸媽年紀是可以請外籍看護的,也是時候找個人來幫忙了!」
大家都認同這個提議,於是大哥就申請了一個外傭籍看護來陪伴爸媽。
或許是之前她曾協助過其他家庭的關係,阿喜很快就接手生活照顧、盯著媽媽服藥等,家事的部分也起了很大的幫助,唯二不太適應,那就是語言與飲食,語言隔閡讓爸媽無法跟阿喜好好聊天,主要都是以單詞、簡單句子溝通,再來則是食物的烹調方式,阿喜總是煮得較重口味,雖然很下飯可口,但老人家身體實在吃不消,爸媽只好還是自己準備自己的三餐。
一段時間後,阿喜向大哥提說她也要有固定休假,為的是與她一同在台灣工作的家人定期聚會,大哥聽到後當然同意,一來休假確實是阿喜的權益,二來,在國外工作很辛苦,能跟家人相聚的時間一定要把握。
大哥向大夥提到了關於阿喜休假的事情,大家紛紛提出了想法,我們都住在外縣市,也時常有其他安排,輪流陪媽媽不太可行,於是姐姐提議找人來幫忙,但只要一想到要綁合約的事情便作罷,這時爸爸說話了。
「之前隔壁的老劉住院時我去看他,還以為他孩子從國外趕回來陪他,一問才知道是他小孩用手機找的照服員,好像是優照護,那年輕人把老劉顧得妥妥貼貼的,要不我們也試試?」
宋琪聽完便拿出手機搜尋下載,預約一個有照顧過失智症患者經驗的照服員,時間很快到了預約的那天,照服員準時來按門鈴,宋琪事前已先在「問問」溝通過需要注意的狀況,便簡單將照服員介紹給爸媽,人就先去忙公事了。晚上阿喜回到家,照服員完成服務離開,爸媽忍不住稱讚,照服員備的餐好吃多了,還兼具營養,更可以跟爸爸媽媽天南地北聊天。
之後,宋琪每週固定幫忙預約照服員到家中,幫忙備餐、活照顧與陪伴,也讓阿喜可以無負擔地放個假,熟悉美好生活伴隨著收音機體操的聲音再次上演。
「第五個了,媽的外籍看護如果再換,仲介公司大概也不敢再幫我們找了」楊先生嘆氣道。
楊老太太今年93歲,雖然沒有嚴重的病痛,但身體小毛病不少,加上行動能力不好,外出必須依賴輪椅,所以家裡好幾年前,就聘請外籍看護來照顧她。但楊老太太始終跟看護都處不好,一下嫌對方講不聽,一下說人家做事很懶散,更有一個直接被她痛罵「顧人怨」,前前後後已經換掉好幾個了,長子楊先生跟楊太太為了這件事,傷透了腦筋。
其實,楊老太太在子孫們的心目中,一直是個溫和慈祥的長者,以前在鄉下老家時,親朋好友間也都誇她人緣好。但年紀大了,因為先生過世,所以搬到台北跟兒子住,一直覺得住不習慣,而且白天家人也都不在,只剩外籍看護,沒有人能跟她聊天,跟在鄉下時比起來,常常有鄰居串門子,她總覺得現在好孤單。
另一方面,楊老太太可能以前聽人說,外籍看護有的來台灣久了之後,會開始懶散、找機會跟其他認識的人聊天等等,還有一些不太好的習慣。所以外籍看護一來,楊老太太對她們的態度就會比較嚴格,深怕他們工作不認真。
前兩個外籍看護,都做不到半年,就被楊老太太要求換掉,剛開始,兒子媳婦也只是認為剛好請到的人不太合適。但後來兩個,楊老太太的態度似乎變本加厲,結果是看護自己主動請辭,這時,楊先生才意識到,母親跟外籍看護的相處,出了滿大的問題。
「是因為媽媽因為年紀大了,所以不好相處嗎?」楊先生跟太太討論過好幾次,太太說:「其實媽媽不是那麼嚴苛的人,我嫁來楊家幾十年了,媽媽對我就滿好的,我會不知道嗎?」但楊老太太的確比較沒有耐心,而外籍看護因為語言不通,來台灣後需要一段時間學習、適應,她本來身體狀況就不好了,要她慢慢教看護講國語、做家裡的事,甚至煮東西,對她來說也很為難。楊老太太性子急,看護溝通能力又很有限,雙方難免有些爭執,常常等家人回來後才能解決。
但以目前狀況來說,若是沒看護,楊老太太白天就沒人照顧了,女兒知道這狀況後,建議可以另外找個人來陪伴母親,以減緩跟原有看護的緊張氣氛。她說,目前有照護預約平台,可以根據個別需求,找本國籍的照顧服務員來家中陪伴長輩,而且時間安排很彈性,一次只要滿3個小時就可以預約了。
媳婦楊太太趕緊上網找了一下,就用手機App嘗試預約看看,果然有好幾個相當有資歷的照顧服務員可以挑選,她看到一位方小姐的相片,感覺還算投緣,就請她來試試看。
方小姐50多歲,是個退休的護理人員,對照顧病人自然是駕輕就熟,但來楊家之後,她並沒有把楊老太太當成一個「病患」來照顧。她說,90多歲的長輩,最需要的就是有人跟她說話,而且身上的病痛會加深情緒的不安與低落,如果沒有人轉移她的注意力,惡性循環會讓身心狀況急遽惡化。
楊老太太跟方小姐似乎一見如故,第一天見面,就整整聊了三個小時還欲罷不能,所以媳婦楊太太就跟方小姐預約,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來陪母親3~4個鐘頭,另外,楊老太太每兩個星期就要去醫院回診,也請方小姐陪她一起去,這樣要比由外籍看護令人安心。
過一陣子後,楊先生發現母親幾乎都不會再抱怨外籍看護了,卻常常講起方小姐一起聊的事,他才驚覺,母親更需要的「照顧」,其實是有個貼心的人能陪陪她,而且,隨著方小姐跟楊老太太相處越久,她也快變成的另一個家人了呢。
你是否發現家中長輩出現記憶力減退、情緒起伏、或行為改變?失智症並不是單一種病,而是因多種原因造成的腦部退化。以下整理了最常見的 5 大類型,務必留心家中長輩是否出現以下徵狀!
一、阿茲海默症
最常見的失智症,常以記憶力退化為首發症狀,長輩可能忘記剛發生的事,或叫錯家人的名字。
阿梅嬤最近常忘記孫子的名字,還把牙刷放進冰箱。女兒小娟不忍心責怪,只能每天耐心提醒、標示物品,還幫她寫下簡單的待辦清單,讓生活多些秩序。
二、血管型失智症
由腦血管阻塞或中風引起,認知功能會階段性退化,常伴隨肢體無力或步態不穩。
阿華伯三年前中風後行動變慢,最近常忘記煮飯煮到一半就離開廚房。女兒心疼地幫他準備好所有食材並提醒,並在廚房加裝安全裝置柯星定火警報器,減少危險。
三、 路易氏體失智症
症狀包含注意力不集中、幻覺及動作遲緩,容易與帕金森氏症混淆。
黃奶奶常看見不存在的人影,還說家裡有人在偷東西,令家人心急如焚。照服員阿美耐心安撫並陪伴她做簡單運動,還提醒家人一起學習如何應對幻覺的狀況。
四、 額顳葉型失智症
好發於中壯年,早期常表現出行為改變、情緒失控或語言困難。
志明的父親才 60 歲,最近突然變得易怒,說話也變少。志明發現爸爸有時候忘記回家的路,於是安排家人陪同外出,並在家門口貼上大字標示協助辨認。
五、 混合型失智症
同時具有兩種或多種病因,最常見的組合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型失智症。
林伯伯同時有中風後遺症和記憶力衰退,走路緩慢又常忘記事情。太太每天提醒他用助行器,也陪著慢慢走,並將家裡整理得簡單明亮,避免他跌倒。
想預防失智症,平時就要多關注生活細節,保持健康生活型態。
建議每天適量運動,如散步、太極、瑜珈,促進腦部血液循環;飲食上可多吃深綠色蔬菜、全穀類及魚類,減少過多油鹽糖的攝取。
定期健康檢查並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避免腦血管病變。
平時多參與社交活動及動腦遊戲,如閱讀、拼圖,維持腦部活力。持續學習與互動,讓生活充實又健康。
失智症的症狀多樣且進展不一,照護路上多一份了解,就能多一分安心與力量。「優照護」提醒您:如有需要,歡迎隨時洽詢照護協助,讓我們一起成為家人最堅強的後盾。
想了解更多這類型的內容? 歡迎追蹤優照護部落格,第一時間了解更多照護知識!
方格子: https://user284973.pse.is/7rlkka
Medium: https://user284973.pse.is/7rlkbl
想知道怎麼煮出一道既美味又營養的銀髮餐嗎?今天要介紹的「翡翠吻魚洋芋濃湯」, 特別挑選了幾樣對銀髮族最友善的食材,每一口都用心守護長輩的健康。快來看看這三大食材的營養亮點吧!
一、植物性油脂
建議使用橄欖油、苦茶油等植物性油脂,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壞膽固醇,減少慢性病風險。對長輩來說,這類油脂口感滑順、易於吸收,特別適合需要控制油脂攝取的銀髮族。
二、吻仔魚 營養好入口
吻仔魚富含蛋白質及鈣質,有助於維持肌肉量及骨骼健康,對預防肌少症和骨質疏鬆非常重要。肉質細嫩、易於咀嚼,適合牙口功能較弱或吞嚥困難的長輩。
三、抗癌利器 花椰菜
花椰菜熱量低,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植化素,對增強免疫力、抗氧化及抗癌均有益處。燙熟後口感軟嫩,方便長輩進食,對於提升膳食纖維攝取及腸道健康也大有幫助。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想學做這道濃湯了呢?點擊下方影片,跟著護理師一起學做「翡翠吻魚洋芋濃湯」,讓家中的長輩吃得開心又安心吧!
想了解更多這類型的內容? 歡迎追蹤優照護部落格,第一時間了解更多照護知識!
方格子: https://user284973.pse.im/7qsb8f
Medium: https://user284973.pse.im/7qsazb
對行動不便的長者來說,更衣看似日常,卻是身心都敏感的時刻。掌握正確的協助方式,不僅能減少不適與摩擦,更能讓長輩保有尊嚴與安全感。
第一步,是選擇對的衣物與環境。穿脫時應確保室內溫暖,避免長輩著涼。建議挑選寬鬆、有彈性、前開式設計的衣服,減少穿脫難度。避免太緊身或有扣子、皮帶等不便操作的細節,尤其對失能或偏癱者更顯重要。
第二步,是掌握正確的穿脫順序。原則是「患側先穿、患側後脫」——即先協助較不靈活的手臂進入袖口,讓靈活的那側最後完成穿脫。若為套頭衣物,應先套患側手臂,再套頭與健側手,避免拉扯造成不適。
第三步,是協助翻身與避免過度用力。臥床者更衣時,需先彎曲膝蓋、支撐肩膀與臀部,幫助側翻。翻身後將衣服從背後理順,避免硬拉導致皮膚摩擦或跌落。過程中應持續觀察長者反應,適時給予提醒與引導。
此外,若長輩仍具備部分自理能力,應適度鼓勵其參與穿衣過程。這不僅維持其功能,也增強自信與尊嚴。協助不是全包,而是提供安全支持與尊重空間。
更衣,是貼近生活的照護時刻,也是一場溫柔的陪伴練習。從一件衣服開始,讓照顧更安心,也更有尊重。
一起來看完整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