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照護」商標

居家照護新知

看護、居家照護

害人不淺的「一定要如何如何」

在母親還沒生病前,文青固定每天一大早出門跑步,每週還會上好幾次健身房,數年來如一日,是個陽光男子。

 

多年後母親罹患了失智症,雖然還在輕度,但已經開始影響到文青的作息,不過,為了身體健康,他還是堅持依照過去的作息,離不開晨跑和健身房。然而,母親不見得可以依照文青的作息走,因此他經常在心裡為自己設下許多目標和計畫:例如,媽媽一定要在幾點鐘以前起床,半個小時內梳洗完成,半個小時以後我就要去晨跑了;又或者,今天必須早一點吃完晚餐,這樣我才能去健身房。這些按照他作息所設下的「一定」和「必須」,時常與母親的各種突發狀況衝突,讓文青的日子過得很累。

 

適時放下堅持

在照顧病患時,照顧者會期待按照自己的生活模式,或是自己認為對病患好的模式來處理照顧問題,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因為這樣,照顧者腦子裡經常是「一定要」、「必須  」、「非得⋯⋯不可」或「絕對要」的想法,反而會衍生出更多彼此對抗的情況,導致關係變差。


老實說,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非常不容易,對正常人來說不容易,對病人來說更是。硬要去改變一個改變不了的病人,最後辛苦的還是自己。所以,當你希望病患按照你的意思做某件事,卻一直無法如願時,可以試著想想以下提的幾個角度,又或者在對長輩說話前,先想想以下幾點:

 

想想看,如果沒有辦法達到「一定要⋯⋯」,最慘的局面會是如何?會比現在強迫他做更麻煩?問題會大到讓人受不了的地步嗎?

 

想想看,自己能不能在如此艱辛的照顧歷程中喘口氣,調整心態,讓自己好過一點,也讓被照顧者好過一點?

 

事實上,不只是身為單一照顧者的人,需要有彈性地調整照顧方式;有時候,你明明有其他家人,但家人之間無法用同心圓式的照顧模式彼此配合時,主要照顧者的心態也需要適度調整,不要堅持想改變其他人的想法。打破僵化的思維,減少給自己的壓力,那麼雖然目前的局面不好過,但心境仍然可以好過一點。想法改變了,許多壓力和負面情緒都會隨之減少。


重點筆記

•照顧者堅持用自己認為對病患好的模式來處理照顧問題,有時反而會衍生出更多彼此對抗的情況,導致關係變差。

 

•不要堅持想改變其他人的想法,別為自己設下各種限制,想法改變了,壓力減輕了,負面情緒也會消失。

 

本文摘自《爸媽真的失智了嗎?》

作者: 黃耀庭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