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照護」商標

居家照護新知

看護、居家照護

公嬤帶孫「抱抱、揹揹、跑跑」引出6大毛病

廣告畫面中,小孫子們開心地在草皮上追逐,留下幾個老奶奶在後頭大喊:「欸欸欸,不要跑,阿嬤追不上!」道盡了老人家為退化性關節炎和骨質疏鬆所苦,長輩幫忙帶小孩是件多麼累人的事。

 

現代人生得少,加上雙薪家庭增加,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發現, 3歲以下幼兒,主要照顧者為祖父母的比例從民國89年的19.9%,增至去年的39.31%,3~6歲幼童由祖父母照顧的比例也有15.6%。

 

「但是老人家的身體狀況和體力已經不比年輕人,」安德復復健專科診所院長曾清祥語重心長地說,許多年輕人照顧小孩看似輕鬆簡單的動作,對長輩來說卻是負荷,臨床門診約3~4成患者主訴都是因為幫忙照顧孫子而受傷。

 

常見發生在老人家照顧小孩的傷害

 

曾清祥指出,老人家因為照顧小孩而受傷的情況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急性傷害,不論老人家或年輕人都可能發生,包括扭傷、拉傷、挫傷等,媽媽手、肌腱炎、手腳扭傷或跌倒,都屬於這一類;一類則是本身有舊疾或退化問題,在照顧小孩時導致舊疾復發或更嚴重,通常年輕人比較不會發生,長輩卻要特別注意。

 

除了肌肉骨骼問題,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也點出,老人家照顧幼兒還可能有失眠及慢性病控制不良,導致病情加重的情形。

 

1.椎間盤突出

 

醫學上稱做「機械性傷害」(mechanical injury),大部分因為彎腰姿勢或用力,造成腹壓突然增加,將椎間軟骨向後推,因而壓迫到神經。如彎腰抱小孩、搬重物、打噴嚏,尤其嬰兒床板較低、床圍高,很容易彎腰、懸空抱小孩就受傷。

 

曾清祥特別提醒,同樣的彎腰抱小孩動作,年輕人做起來可能不會有太大問題,老人家卻很容易受傷

 

年輕人如果椎間盤稍微突出,只要躺著休息一下,椎間盤就會回到原來的位置;但隨著年紀增加,椎間軟骨水分流失、彈性不佳,老人家的椎間軟骨一突出就不容易回到原位,以致坐骨神經壓迫,造成腰背痠痛。

 

也可能長輩本身就有些微椎間盤突出或骨刺問題,平時沒有工作壓力或搬重物等負荷,腰酸背痛症狀不明顯,卻因為照顧小孩,加上抱小孩的姿勢不正確,因而誘發症狀。

 

2.退化性關節炎

 

曾清祥指出,6成以上老人家本身就有退化性關節炎,只是輕重程度不一。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加重的因素包括跪、蹲、及上下樓梯等,都是照顧小孩很常出現的動作。尤其小孩個子小,照顧者經常需要久蹲、久跪、不停蹲站,對膝蓋壓力更是一大負荷。

 

3.骨質疏鬆引發骨折

 

曾清祥表示,很多老人家原本就有骨質疏鬆,尤其是女性,很容易骨折,不需要跌倒或碰撞,只要一個重心不穩,就會出現壓迫性骨折。臨床上常見病患求診,外觀看起來沒有大礙,但腰部輕輕一敲就疼痛難耐。

 

骨鬆也會加重退化性關節炎,因為骨頭已經相當脆弱,慢慢塌陷,使疼痛更加劇,平時也容易腰痠,黃國晉說。除了脊椎骨鬆,還要留意大腿骨,常見一不小心跌倒就可能引起嚴重股骨骨折,非但無法幫忙照顧小孩,還得仰賴其他人照顧。

 

4.肌少症引起腰酸背痛、易跌倒

 

隨著年紀增加,加上缺乏運動,都會使肌肉流失,肌肉質量減少,造成活動時肌肉群容易超載、痠痛;肌肉也牽涉骨頭的穩定性,肌肉量少會使跌倒風險增加,尤其老人家最怕跌倒,容易造成骨折或腦部傷害,不可不慎。

 

5.失眠、少眠

 

黃國晉表示,老人家不易入睡,容易敏感焦慮,照顧小孩更是神經緊繃,很容易因為壓力導致失眠,以及入眠障礙或半夜醒過來、睡眠品質不佳;即使白天想打盹,也可能因為小孩吵鬧,無法補眠,導致整天昏昏沉沉。

 

6.慢性病加重

 

照顧小孩引起的失眠、壓力,很可能影響生理,加重原有的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黃國晉說。如果三餐沒有正常,「餵飽了孫子,自己卻還沒吃,或胡亂吃一下,藥物也沒有定時服用,更會陷入惡性循環。」

 

如何減少傷害發生?

 

「適當帶小孩是樂趣,但照顧就變成責任,意義不一樣,」黃國晉說。曾清祥也認為,唯有長輩先確保自己處於良好身心狀態,對自己和照顧孫子來說,才是最好的。醫師們提出幾點建議,有助減少老人家因為照顧小孩發生的傷害:

 

1.適當休息、和家人協調照顧時間

 

許多老人家為了幫忙分擔照顧小孩,往往小孩一顧就是好幾天,尤其如果半夜還要照顧小孩,反應力差、精神不佳、加上視力不好、血壓、血糖控制不穩定等,更容易受傷;長輩應該衡量自己的體力和身體狀況,適度休息,量力而為。

 

2.適合老人家照顧小孩的環境 + 正確姿勢

 

準備高度適當的尿布台,大約與腰部齊高,盡量站著就能更換尿布,不須彎腰或蹲著;或者準備凳子,兩腳輪流踩椅凳,能減低上半身前彎對腰部造成的壓力。當幼兒會站時,就可以站在椅凳上,方便老人家替他穿衣服。

 

醫師也提醒,抱小孩的正確姿勢應該是蹲下來,與小孩等高,讓小孩靠近自己的身體;避免兩腳伸直,直接彎腰抱,對腰部和椎間盤造成太大壓力。嬰兒床圍也盡量可以調整高度,方便老人家抱小孩。

 

3.補充營養 

 

老人家普遍營養不足,應該先顧本,照顧自己的肌肉與骨骼,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鈣質、維他命D、B12、纖維、水份等,尤其蛋白質是合成肌肉的重要元素。慢性病藥物也要按時服用。

 

4.維持運動

 

持續運動有助維持肌肉量,除了有氧運動,也能做一些肌肉伸展、肌力訓練以及平衡訓練等,讓肌肉骨骼更強壯。

 

5.簡易復健

 

如果出現肌肉骨骼不適,安德復復健專科診所物理治療師林妍汝建議,平時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復健動作,舒緩不適,減少傷害持續累積。

 

●麥肯基式:活動脊椎,保護椎間盤


        
身體趴著,雙手放肩膀兩側,背部放鬆,用手的力量將身體向上推起來,推到腰部有一點點緊的感覺就能放下來。同樣動作重複10下。

 

●橋式:訓練臀大肌,保護膝關節

 

身體平躺,雙腿膝蓋彎曲90度,膝蓋與腳打開與肩同寬,將臀部撐起、向上抬,大約與床面保持兩個拳頭的高度即可。同樣動作重複10下,若肌力較好,也可以做20下。

 

●膝伸直運動:大腿前側肌肉訓練,幫助膝關節穩定性

 

身體平躺,將毛巾捲或抱枕放在膝蓋下面,膝蓋用力下壓,停留5秒,再放鬆。注意膝蓋下壓的同時,小腿與腳不需抬離床面。同樣動作重複10下。

 

 

本文授權自《康健雜誌》

原文出處:公嬤帶孫「抱抱、揹揹、跑跑」引出6大毛病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