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照護」商標

居家照護新知

看護、居家照護

居家找照服員 如何避開這5個常見問題

許多家庭面臨家人需要照顧時,因為工作或距離無法親力親為,常找看護或照服員來幫忙,但往往找不到合適的人,或是人找到了,來到家中卻跟期待有落差,甚至雙方認知有差異,磨合不順利讓照顧出現問題。

 

優照護是第三方的照護預約平台,服務過無數家庭,也處理過照護上的許多問題,以下整理了幾個狀況最易發生紛爭:

 

  1. 照護對象的描述不清楚,或是前後有差異

照護跟對象的狀況息息相關,凡舉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罹患的疾病,或是各種生活上的協助需求都有所不同,並非每個照服員都能勝任所有的照顧對象。如果在雇用的過程中未描述清楚,或是刻意隱瞞部分狀況,造成服務無法順利完成,甚至引起雙方的怨言。

 

例如:有的失智患者有攻擊的傾向,家人擔心照服員不接案而刻意隱瞞,對未受過特定訓練的照服員來說,保護自己都有疑慮了,何論妥善的照顧。還有的家庭,明明是長輩兩夫婦都需要照顧,但雇用前只說臥病在床的那位,等照服員到家中後才要求「順便」也幫忙看著另一位,照服員評估可能分身乏術,最後只好終止服務。

 

  1. 誤觸照護對象的個人禁忌或家中的特定規矩

每個照顧對象都有個別的喜好與禁忌,在未事先說明下,照服員誤觸謹禁忌可能引起對方反感,導致照顧困難度提高許多。以備餐這項來說,有的長輩不吃某些蔬菜,若照服員不知情下採用,結果長輩拒吃甚至認為對方故意惹他生氣。

 

另外也很常發生的,就是許多家庭有自己的「規矩」,有些東西不能移動,或是特定時間才能讓長輩吃東西,還有聽過家中一定要穿脫鞋不准打赤腳的規定。

 

其實這些事情如果在雇用時,都能先交代清楚,基本上都可以避免不愉快的發生。

 

  1. 要求執行非照服員適合從事的項目:

有的家庭會要求照服員做一些違反現行規定的事情,最常見的就是「侵入性」的醫療行為,例如:打針(像是打胰島素)、換鼻胃管、抽痰、灌腸等等,因為這些都是有證照的醫護人員才可執行的事項。當然,在緊急情況下,照服員仍可處理部分狀況,例如,有個長輩在洗腎後由照服員陪同返家,在搭車的途中,自行拿掉止血措施導致大量出血,照服員除了請站方通知救護車,也先幫長輩做初步止血措施讓急救較為順利。

 

另外常碰到的就是希望照服員幫長輩按摩,或是有拍打習慣,但按摩屬於「復能照護」,並非照服員應具備的專長,若貿然執行導致不良反應,其後果非照服員能承擔的,由物理治療師這類專業人員來進行按摩,才是正確的因應方式。

 

  1. 將照服員當做家事服務:

照服員從事的照顧內容並非無所不包的,除了日常生活照顧,大致有:備餐、沐浴更衣、協助用藥、翻身拍背、上下床移位、陪同外出或就醫等等。但部分家庭卻以為,家事都可以請照服員代勞,以環境清潔來說,照服員可清掃被照顧者的房間,或是其使用的衛浴設備,卻常常被要求打掃整個屋子。

 

另外,幫被照顧者外出代購一些日用品,也是照服員的服務範圍,但採購其他人的東西,像是菸酒等就不合適了。還有被要求接送小孩的,幫忙送東西到別處等等,千奇百怪的「指令」都有,讓照顧這件事漸漸變質了。

 

  1. 其他:

最常見的問題像是照服員在服務過程中可否休息?或是滑手機引起的爭議,如果被照顧者已經睡覺了,照服員能跟著休息嗎?或是因為要在旁看顧,有時會拿起手機看一些訊息,但雇主卻認為他在偷懶而不悅。還有,在沒協調好的情況下更動服務內容、時間,也很容易導致服務無法繼續進行。

 

居家照護已經進入專業化的時代了,台灣也逐漸擺脫以往「誰都能當看護」的觀念,現在受過專業訓練的照服員,如果碰到緊急狀況能採用CPR(心肺復甦術)急救,或是長輩噎到,可利用哈姆立克法因應,包括上下床能用正確省力的方式幫長輩移位,連幫長輩穿脫衣服,都比家人自己來得更順利,照顧者與被照顧的家庭間,採取相互尊重的方式溝通互動,才能讓「照顧」這件事獲得更好的品質。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