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照護」商標

居家照護新知

看護、居家照護

洗腎患者日常照顧要注意什麼?

洗腎患者需要兼顧飲食、透析過程與心理支持,家屬在日常照顧上扮演重要角色。家屬的支持與專業管理對穩定病情與改善生活品質至關重要。以下是六個常見問題與建議,並搭配專家建議指引,幫助您在照顧過程中不迷茫。

 

為什麼洗腎患者要每天固定量體重?

洗腎患者每天固定量體重,能及早發現水分滯留,避免心肺負擔。當腎臟功能下降後,每天每天固定量體重能及早發現水分滯留,避免心臟與肺部負擔

  • 體重一天不宜增加超過 1 公斤
  • 兩次透析之間,體重增加最好不超過 5%
  • 體重增加過多,可能引起呼吸困難、腳水腫或心臟負擔
  • 建議使用體重紀錄表,方便醫師追蹤

 

一般來說,體重一天最好不要增加超過 1 公斤;而在兩次洗腎之間,增加的幅度最好不要超過 5%。例如一位 50 公斤的患者,在兩次透析之間,體重最多只能增加 2.5 公斤。如果超過這個範圍,長輩就有可能出現不舒服,甚至需要急診處理。

 

對家屬來說,最實用的做法是:準備一本小冊子或在手機上建立「體重紀錄表」,每天量完就記下來。這樣一來,醫師或護理師能快速掌握患者的變化,及早調整透析或飲食計畫,避免危險。

 

洗腎患者的飲食原則有哪些?

透析患者需要攝取足夠營養,同時限制部分礦物質。

  • 蛋白質:每日 1.0–1.2 公克/公斤體重
  • 控制鈉:避免罐頭、醃漬與加工食品
  • 控制鉀:少吃香蕉、柑橘、楊桃、深綠色蔬菜
  • 控制磷:減少乳製品、堅果及部分加工食品
  • 熱量要足夠,避免營養不良

 

若忽視礦物質限制,則可能引發電解質失衡,增加心律不整或骨骼問題等風險。

根據美國 KDOQIKidney Disease Outcomes Quality Initiative)腎臟病營養指南,透析患者每日需攝取約 1.0–1.2 公克/公斤體重的蛋白質,以補足透析過程中流失的養分。同時,應依照血液檢驗與臨床狀況,個別化地調整磷與鉀的攝入,避免高磷血症或高鉀血症帶來的併發症。

 

洗腎過程需要家屬陪同嗎?

建議家屬陪同洗腎,因為透析過程可能出現突發狀況。

  • 低血壓、頭暈或噁心時,陪同者能立即協助
  • 可幫忙通知醫護人員,降低危險
  • 陪伴能提供心理支持,減少患者焦慮

 

例如當患者血壓驟降時,陪同者可以立即協助調整姿勢、給予少量補充,並通知醫護人員。同時,陪伴本身也能提供心理支持,讓患者更安心地度過長時間的治療。

 

洗腎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透析過程中可能出現多種不適,但多數可藉由調整改善。

  • 皮膚搔癢:乳液保濕減緩乾癢
  • 抽筋:輕柔伸展或按摩
  • 頭痛與疲倦:與水分快速移除或尿毒素有關
  • 日常追蹤:建議紀錄不適狀況,回診時提供醫師參考

 

家屬無法陪同洗腎時,有哪些替代方式?

若家屬無法陪同,可以尋求第三方專業陪診或照護服務,確保患者的安全與需求。

  • 提供接送、候診與陪同透析
  • 協助觀察患者狀況並回報家屬
  • 幫忙紀錄醫囑,避免遺漏資訊
  • 減輕雙薪家庭或無法請假者的壓力
  • 完成療程後護送返家,並將當日狀況回報給家屬

 

優照護為例,服務內容涵蓋:

  •   接送與陪同候診
  •   療程期間的陪伴與狀況觀察
  •   協助紀錄醫囑,避免資訊遺漏
  •   完成療程後安全送返家,並向家屬回報

 

透過這樣的安排,家屬即使無法親自到場,也能確保長輩獲得妥善照護,同時減輕心理與時間壓力。

 

除了醫療與飲食,家屬的陪伴與心理支持很重要

  • 建立規律作息,提醒按時服藥
  • 陪伴散步或參與社交活動,避免孤立
  • 傾聽與鼓勵,減輕情緒壓力
  • 一同參加衛教課程,增進理解與信任

 

若能一同參加腎臟病衛教課程,不僅增進家屬對病情的理解,也讓患者感受到「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些日常陪伴與心理支持,正是患者最需要的力量。

 

延伸常見問題(FAQ

洗腎患者可以運動嗎?
可以,但須以輕度到中度活動為主,例如散步或伸展運動。規律運動能幫助維持體力與心情,但應避免劇烈運動,並依醫師或治療師建議調整強度。

 

洗腎患者一天可以喝多少水?
飲水量需要依個人尿量與醫師建議調整。若已無排尿功能,通常須嚴格控制水分攝取,以避免體重快速增加或出現水腫與呼吸困難。

 

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有什麼不同?
血液透析需定期到醫院進行,每次約 4–5 小時;腹膜透析則可在家操作,透過腹腔灌注透析液排除廢物。兩者各有優缺點,選擇方式需由腎臟科醫師評估。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