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高齡照護與高齡金融之需求
文/陳宏益 博士
優照護 創辦人
隨著台灣社會持續邁向高齡化,高齡照護與高齡金融的需求成為日益重要的議題,對於戰後嬰兒潮這一代所組成的高齡家庭,也帶來了全新的需求,同時意味著照護與金融領域,需積極轉型以因應未來的趨勢。然而,高齡照護並非僅限於長期照護,而是全方位的提升生活品質,高齡金融的發展也成為金融的新興市場。本文將探討台灣高齡社會趨勢、戰後嬰兒潮高齡家庭的需求、高齡照護與高齡金融的關係,以及如何從產業化角度來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台灣高齡社會趨勢
台灣社會正面臨全球第一的老化速度,從2020年開始,高齡人口(65歲以上)已佔總人口的16%,而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20%的超高齡社會,2050年高齡人口比例將達到37.5%。
「在地老化」是已開發國家普遍的趨勢,因為戰後嬰兒潮人口眾多且經濟資源相對豐裕的國家,他們希望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老化,原因是在家鄉或社區中有更多的社交網絡和情感連結。國科會在2016年的委託研究中強調,應從高齡者需求出發,延伸各行各業的服務,共同推動銀髮產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財訊》報導也指出,2022年遺贈稅收創新高,估計約有6,000億元以上的資產移轉,這顯示台灣正在經歷近代最大規模的財富世代移轉潮。這一趨勢對高齡社會產生著重大影響,特別是在遺產規劃和財務規劃方面,需要針對高齡人口提供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戰後嬰兒潮高齡家庭的需求
戰後嬰兒潮這一代進入高齡後的核心需求,包括:足夠的健康、足夠的錢以及足夠的社交。由於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對於享受晚年生活至關重要。同時,經濟安全也是他們關注的重點,希望在老化過程中,有足夠的財富支撐日常開支與享受生活。
他們的需求不僅僅是自身得到照護,同時也需要考慮未來的財富移轉給下一代。他們希望確保經濟資產得到有效的轉移,以便為子女留下家族財富,相應地,第二代子女的需求包含照護父母,確保長輩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並接受來自父母的財富移轉。
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業可以扮演關鍵角色,提供第三方金融服務協助戰後嬰兒潮進行財富移轉,同時,「優照護」這類的平台也可以提供第三方服務,協助子女照顧他們的父母。有了這些第三方的服務,高齡家庭將可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照護是生活品質的提升,而長照並不等於高齡照護
在高齡社會中,照護的使命是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QOL),讓他們能過著有尊嚴、有意義的生活。照護所關注的重點包含了:身心健康、社交互動、情感需求等多方面,並讓高齡者保持自主性和生活能力。相對地,醫療的使命則是集中在急重難症的緩解,專注於治療疾病和緊急狀況。
關於「長照」,長期照顧服務法已明確定義:長照者是指其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的人,而且長照服務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與此不同的是,高齡照護所指的是65歲以上的高齡者所需要的照護服務,並不限定失能程度嚴重者。高齡照護是提供能夠提升生活品質的相關產業化服務,而不僅僅是長照法所指的社會福利。
《新孝道》是一個應對現代高齡者照顧問題的新觀念,以支援長者自立生活為核心,提倡亞健康或衰弱狀態的父母親長輩,可以利用短期照護服務或科技,協助恢復健康,並運用外部專業照顧知識等方式,減少家庭成員照顧壓力,取代以往7天24小時的照顧模式。這種觀念的照護方式讓高齡者保有獨立性和自主性,同時讓家庭成員有更多空間維持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透過《新孝道》的實踐,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均能得到提升。
再者,根據「優照護」針對平台會員的問卷調查研究,高達68%的照顧者認為照顧長者是具有壓力的。這些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情緒問題、需同時兼顧工作與照顧、金錢與經濟方面,約有2/3的受訪者都表示有這些困擾。面對這樣的壓力,多數照顧者期待能夠得到協助以減輕負擔。尋求專業照服員的協助確實能夠緩解照顧負擔,並更有效地處理照顧長者的情緒問題。然而,照顧長輩所需的照顧相關費用仍然是家庭難以避免的負擔,這對於照顧者而言仍是一大挑戰。
高齡金融規劃合適的時間點應在長者進入長照狀態之前
隨著高齡化趨勢的興起,高齡金融規劃已成為一個新的市場區隔,帶來了機遇與挑戰。自從109年起,金管會積極推動信託2.0計畫,其中包括「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的專業能力認證。這項認證計畫通過系統性的培訓課程,旨在培養那些瞭解高齡者需求並能與他們溝通的專業服務人員,協助他們進行財產與安養計劃的適切安排。隨著高齡人口逐漸增加,這些專業顧問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成為未來金融市場上嶄露頭角的新興領域。
根據「優照護」針對平台會員的問卷調查研究,資產傳承相關講座中,特別以「安養信託」主題最能吸引填答者,佔比高達60.9%。這顯示家庭對於了解安養信託的相關資訊有很高的需求。安養信託主要目標在於為高齡者的長期照護和養老計劃提供財務支持,能夠連結到「金錢/經濟壓力」,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此外,房地產、不動產等主題也吸引了約四成的填答者的興趣,而保單傳承也吸引了類似比例的填答者。
高齡金融規劃的時間點也至關重要。隨著年齡增長,高齡者面臨身體機能下降、失智、失能等狀況的可能性增加。若在這些情況出現之後才進行金融規劃,可能因為無法充分掌握資訊、法律限制、表達能力不足等問題,導致規劃不周或不符合實際需求,甚至引發家庭內部的衝突。因此,高齡金融規劃的時間點應該設定在長者進入長照狀態之前的「衰弱或亞健康」狀態,讓長者有更充裕的時間做準備,同時保有自主與選擇權,有助於實現其個人的長期目標,保障資產傳承,同時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提升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這樣的做法也體現了《新孝道》的價值觀,鼓勵長者為自己做出決定,而家庭則從旁給予支持,共同面對高齡所帶來的挑戰。
產業化角度以滿足不同高齡家庭的需求
從產業角度來看,高齡家庭在照護及金融的需求市場區隔,應該從經濟狀態及健康狀態兩個軸來分析,而不僅僅是健康狀態軸。首先,針對經濟狀態較為穩健的高齡族群,他們更注重生活品質和個人需求的滿足,而非完全依賴社會福利。其次,從健康狀態角度來考量,高齡金融規劃的對象族群應該放眼於衰弱狀態或亞健康的長者,甚至更早的階段。
金融業者應避免使用「長照」一詞來做市場區隔或說明以免造成誤解,而是從產業化的角度來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根據高齡者的經濟狀態和健康狀態來做市場區隔,提供多樣化、個人化的金融產品服務,著重在提升生活品質的目標,並結合適時的金融規劃。
總之,高齡照護與高齡金融必須更適切地因應時代需求。高齡照護不再侷限於以往的長照範疇,放眼生活品質的全方位提升,從《新孝道》出發,協助恢復高齡者的健康與自主性,並減輕家庭照顧者的壓力。高齡金融亦應協助戰後嬰兒潮,在衰弱或亞健康時期之前規劃財富轉移,依照健康與經濟能力,提供個人化、多元化服務。兩者雙管齊下,將能提供高齡社會下的家庭,一個更完善的生活福祉。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