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照護新思維 找回自立能力更有尊嚴
父親節前夕,淑芬姊妹倆正在「密謀」一件事,那就是配合媽媽,讓爸爸去動手術把腿治好,如果能成功,有什麼禮物比得上「恢復健康」呢?
淑芬的爸爸多年前就有「退化性關節炎」的老毛病,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疼痛發作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別說上下樓梯,有時候走路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痛得齜牙裂嘴,但始終不願意去看醫師,連她們姊妹回去探望倆老時,也逞強從來不跟她們說,媽媽每次看了都不忍心,不得不私底下跟她們「告狀」。
父親節當天,全家人一起聚餐時,淑芬就提到自己婆婆因為跌倒骨折,痛了大半年,還好去找了一位知名的骨科醫師,才解決了長期以來的痛苦。媽媽馬上看了爸爸一眼:「你要不也去看看?不然以後你走不動了,我可扶不了你。」爸爸在大家的注目下,不得不答應去治病。
爸爸終於去動「髖關節手術」了,淑芬跟妹妹商量,三個人輪流來醫院陪爸爸,不過醫師告訴她們,手術後的復健也非常重要,最好回家後也能有人幫爸爸做簡單的復能。後來在爸爸出院前一天,在居家照護的預約平台找到有證照的照顧服務員,經過線上的溝通討論,知道對方是個很資深的專業人員,她願意配合她們的需要,在平日白天到老家照顧爸爸,並協助他復健,假日則由她們姊妹回去接手。
有了照顧服務員的協助,爸爸順利地在家進行了手術後的復健,她專業的技巧和細心的照顧,讓爸爸得到了及時且有效的照護。她也在淑芬上班不便時,陪同爸爸回診,並協助爸爸進行復能訓練,讓他的身體逐漸康復並恢復自主活動能力,爸媽都說照顧服務員就像另一個女兒一樣貼心。
「熟齡照護」已經成為台灣這個高齡社會中的重要議題,尤其在子女盡孝,與本身的家庭與工作間,該如何找到平衡點?《新孝道》這個觀念的出現,其實就是因應這樣的困境所形成而來。
《新孝道》是一個應對現代高齡者照顧問題的新觀念,強調亞健康或衰弱狀態的父母親長輩,不需要7天24小時專人照顧,可利用短期照護服務或科技,協助高齡者恢復健康和運用外部專業照顧知識等方式,減少家庭成員照顧壓力,更重要的是,讓高齡者保有獨立性和自主性,讓他們獲得自信以及對生命的期盼。
台灣社會的高齡環境面臨嚴峻的挑戰,老化速度全球排名第一。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人從臥床到逝世的平均時間長達7.6年,這表明高齡者需要長期的照顧和支援。同時,台灣的出生率已經不如死亡率,導致高齡人口比例不斷攀升。這些數據凸顯了高齡環境的現實狀況,迫使我們必須正視高齡社會所帶來的挑戰。建立適應高齡環境的策略,提供適切的照顧和支援,是台灣社會所需共同面對的重要議題。透過對高齡環境的關注和努力,我們能夠確保長者在晚年擁有尊嚴、安心和舒適的生活環境。
支援長者「自立生活」是現代高齡照顧的重要觀念。在這過程中,強調照顧是「協助」長者,而非「服侍」長者,鼓勵長者參與日常生活的決策,並提供適當的支持。長者長期臥床容易導致身體虛弱,增加腦中風及骨折的風險,因此支援長者繼續在原本居住的環境,依靠自身能力過生活,能更有助於達成自我實現的目標。
支援長者自立生活也可協助發現長者的優勢、能力和潛力,並激勵他們尋找改變的動機和創造堅持的動力。這種積極的支援能讓長者保持積極心態,增加對生活的熱情,有助於長者自我肯定與自尊。另外,努力維持、改善長者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條件,並預防持續惡化亦是此作為重要的目標。
根據「優照護」針對平台會員的問卷調查研究,有高達68%的照顧者認為照顧長者是具有壓力的。這些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情緒問題、需同時兼顧工作與照顧、金錢與經濟方面,約有2/3的受訪者都表示有這些困擾。面對這樣的壓力,多數照顧者期待能夠得到協助以減輕負擔。
其實,現在已經有許多外部的專業人員和科技,可以協助照顧上一代長者。這樣的支援讓第二代照顧者不必獨自承擔照顧責任,也不用因照顧而辭去工作。透過專業照護,家庭內部也能減少因照顧而引起的爭吵和公平問題,讓照顧工作更有組織性和高效率。
藉由運用外部的專業資源和科技協助,第二代照顧者能夠更輕鬆地應對日益增長的照顧壓力。這種支援不僅確保長輩得到適切的照顧,同時也幫助照顧者保持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這就是「新孝道」觀念帶來的重要轉變。
「盡孝」是無法規避的責任,但我們不妨善加利用外部專業資源及科技,來更有效地協助長者自主生活,這樣一來,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能享受更豐富、有意義的生活,並且藉由共同努力,營造出一個關愛和支持的社會環境,讓長者在晚年保有尊嚴,同時讓家庭成員有更好的生活工作平衡。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