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人首度超越小孩!高齡化的7個健康挑戰
台灣的老化指數首度破百!根據內政部公布2月最新的老化指數為100.18,代表台灣的老年人口已超越幼年人口。面對步入高齡社會的7個健康挑戰,我們準備好了嗎?
內政部公布2017年2月最新的老化指標及人口結構,台灣老化指標首度破百,達到100.18,相較去年同期的93.5大幅增加了6.68。這表示老年人口數(313萬9千人)已超越幼年人口(313萬4千人),老年人口比例已達13.33%,距離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例14%)又接近了一步。
與國際相比,台灣的老化程度也是名列前茅。根據內政部統計通報,台灣2016年底的老化指數已超過美、英、澳洲等國,僅次於日本、德、法、加拿大及南韓。
對於台灣人口老化速度憂心不已,內政部甚至在公布老化指標新聞稿的末尾,附上聯誼活動資訊,希望促成單身者締結良緣,提醒適婚族群多多增產報國。
除在人口結構的前端努力製造新血,後端又將如何?在高齡化勢不可擋之時,國人將迎接哪些挑戰?
高齡台灣的7個健康挑戰
1. 40歲就要開始預防失智
失智症是道道地地的高齡化疾病,無論哪個社會,65歲以上的人約有10%的風險將會得到這個疾病。但台灣失智照顧資源,患寡又患不均,資源稀少又城鄉分配不均。政府得有整體的失智照顧方案,也包括支持協助家屬、廣設日照中心、優化居家服務等;個人層面從40歲就要開始防失智,在飲食、運動、腦部訓練等各方面做準備。
2. 健康到老預防慢性病
81%老人有慢性病。65歲以上長輩有1/2患有高血壓,1/3有骨質疏鬆,1/4有糖尿病,1/5有心臟疾病。如何在老年到來之前,打造健康的生活及飲食型態,預防慢性疾病找上門,是每個人都該關注的人生大事。
3. 遠離老年肌少症
衰弱的老年人喪失身體生活功能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5倍。肌肉通常會隨著年齡增長減少,75歲以後不分男女罹患肌少症的人數都呈現增長的趨勢,許多罹患肌少症的老年人,會因為肌肉量及肌力衰退,容易跌倒而導致骨折。除了攝取足夠蛋白質外,長輩也需要透過有氧運動和無氧訓練,來增加肌肉。
4. 建立完善的長照體系
每個人都會老,無論時間長短,失能是人生必經的路程,照護更是無可逃避的需求。台灣的主要照護人力卻是女兒或媳婦,而非照顧服務員、社區照顧或養老院。責任、犧牲與折磨,是台灣社經的大黑洞。建立平價、普及、優質、多元化的長照體系是政府的當務之急,同時,改善照護勞動條件,才能提升照顧品質。
5. 研發輔具、打造無障礙環境
立法院榮譽顧問楊玉欣就積極推動輔具研發與無障礙環境。她表示,輔具與無障礙環境是高齡社會下減少照顧人力需求的最佳對策,能夠降低失能者對於他人的照顧依賴。
6. 營造高齡友善環境
建構友善高齡的環境,台灣雖已行之多年,但還未達到像日本般的友善。從住宅、通訊與資訊、交通運輸,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工作與志願服務、社會參與、社區與健康服務、敬老與社會融入等面向,都該營造優化的高齡友善環境。
7. 創造退休後的樂齡人生
8個老人中,有1人罹患憂鬱症;21%老人自理日常生活有困難;不到一半老人自認身心功能狀況良好,65歲後的日子可能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退休不能與憂鬱症畫上等號,但的確有人在退休後,頓失生活重心,無所適從,而覺得無聊,甚至產生焦慮或憂鬱,因此,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劉秀枝建議,退休生活要愈早準備越好,包括心理調適、從事另一份兼職或全職工作、擔任志工、終身學習、多運動及旅遊等都是豐富退休生活的方向。
本文授權自《康健雜誌》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