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照護」商標

居家照護新知

看護、居家照護

對他的「好照顧」,對她的「好照顧」

刻意不幫忙、不照料的「最低照顧」,雖然是基於維持父母身心功能的目的,但兒子的這份用心,有時候不一定能被周遭理解。

 

比方說,實際在生活中採行「最低照顧」的兒子照顧者,有時候會被正好在現場的其他家人提醒或責備。除此之外,在跟家人討論照顧方針時,也經常出現尷尬的對立。

 

他們提到最常提醒或責備自己的人就是姊妹,其次是妻子,全都是女性家人。她們看到父母親拚命地想要做某件事,兒子卻袖手旁觀,因此震驚不已,想也不想就出手幫忙。

 

她們要兒子照顧者稍微體恤一下父母,但是站在兒子照顧者的立場卻無法忍受,會認為她們的干涉剝奪了父母親動腦或動身體的機會,自己透過「最低照顧」想要達成的目標,就這樣被她們搞砸了。所以,他們對姊妹或妻子的干涉感到不悅,有時候甚至把她們趕走,不讓她們插手照顧。

 

一條先生(五十多歲)就是其中一人,他覺得「可以的話,不想讓妹妹參與(照顧母親)」。因為他堅持「過度照顧並不是照顧」,主張不那麼面面俱到的照顧應該還好,過多的照顧只會降低父母親的能力,所以將協助控制在最低限度。

 

比如他的母親腰腿漸漸變得沒力氣,走路時動作非常緩慢,而且每一步都走不太穩,即便如此,非不得已一條先生仍舊絕不幫忙。這是因為他知道,只要母親用拐杖走路的話,自己一個人也能慢慢走、走得很好。

 

但是妹妹的做法就完全不同。據說母親走路時,她一定緊緊跟在身邊,簡直就像撐著母親的身體一起走路,而且還會幫母親拿所有的東西。

 

站在一條先生的角度來看,這就是過度的照顧。因為母親明明能夠自己走路,如果撐著她,她就不需要花力氣,少花力氣也就使她的運動量減少,連帶導致身體功能降低。所以,他一看到妹妹過度照顧母親,就會出聲制止,叫她不要那樣做。

 

然而站在妹妹的角度來看,一條先生的做法很無情,也感覺很不用心,因此兄妹倆常常為了母親的照顧方針爭論不休。

 

但是一條先生表示:「我從來不覺得我的做法是錯的。」將協助降到最低限度,得到的結果是母親可以維持自立。比較妹妹的做法和自己的做法,他說:「我必須從長遠的眼光來看,考慮哪一種做法才是為母親好。」

 

身為兒子照顧者的飛田先生(五十多歲)也遇到相同情況,妹妹對於照顧母親的方針跟自己意見不合。比方說,母親在泡茶時,會因為想不起泡茶步驟而做出意想不到的奇怪舉動,但是她的身體功能很健康,所以只要不做出危險動作,飛田先生都讓母親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可是妹妹為了不讓母親做出奇怪的事,大多是一開始就替她做好。站在飛田先生的立場,那是否定母親自主能力、干涉母親生活的行為,他怎麼也無法忍受。

 

 

本文摘自《我是兒子,我來照顧:28位兒子照顧者的真實案例,長照路上最深刻的故事》

作者:平山亮

譯者:薛寧心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