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照護」商標

居家照護新知

看護、居家照護

直到病危,每口食物都從嘴裡進去

長時間以來,我們家餐桌每個人的位子都是固定的,自從婆婆跟爸爸陸續出現記憶障礙之後,用餐時間一到,老人家一上桌,只要哪個位置是空的,他們就顧不得吃飯開始相繼點名:「XX怎不來吃飯呀?」「那個XX怎麼還沒回來啊?」因為孩子上大學以後,回家吃飯時間不定,雖然先生餐餐在家吃飯,但如果去開會或打球就整天不在家。但老人家餐餐點名問話,像兩台錄音機不斷播放同樣的問題。

 

我實在無力一直給答案和解釋,只好先跟他們講一次位置空的原因,接下來必須開始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例如「媽,妳看今天這南瓜飯煮得很香吧!妳還要不要喝湯?」「爸,您試試看這番茄炒蛋很好吃耶!今天去學校有沒有打球,是不是那個頭目載你回來的?」等等,只有這樣才能讓播放問題的錄音機暫停下來,輕鬆吃飯。

 

逐漸地,爸爸和婆婆的退化更嚴重了,想點名找兒子、孫子來吃飯也叫不出名字了;到最後,一人吃飯一人飽,餐桌位置上是不是空的、坐了誰、少了誰、對婆婆跟爸爸已經完全沒意義了。可是,我家這個優良的吃飯文化還是保留下來,家庭的每一份子都十分珍惜跟老人家相聚一起吃飯的時段。

 

我們自始至終以尊重的心,讓兩位長輩坐在餐桌前和大家一起用餐,讓老人家不會有被排拒的感覺;也提醒年輕人不要忽略了爺爺奶奶的存在。既使老人家已經退化到坐輪椅上桌、需要餵食;吞嚥出問題,經常因受嗆、打噴嚏、咳嗽把嘴裡的飯菜噴得滿桌都是,弄得杯盤狼籍,家裡沒有任何人會因此而生厭;大家只會忙著協助照顧、安撫老人家,和幫忙清理餐桌,之後繼續用餐。

 

婆婆的位子坐在爸爸的對面,她在吃飯時會看著爸爸接受看護的餵食,然後用奇怪的口吻跟我說:「為什麼不讓他自己吃?叫小姐不要餵他嘛!要讓他自己吃比較好!」可是婆婆卻沒有感覺自己同時也是一口一口在接受我的餵食。有時我在忙,還沒空上餐桌,我媽也會幫忙餵婆婆,形成一幅溫馨、雋永的畫面,這在我家餐桌上都是很自然的事。

 

想盡辦法延長咀嚼與進食的能力

爸爸原本戴活動假牙吃東西,當他開始不會刷牙之後,口腔的清潔工作就必須靠別人幫忙了。每次吃飯前後幫他裝卸活動假牙,都得要費一番功夫。
有一次幫他把活動假牙取下來時,他覺得很不可思議,指著我手上的假牙,再指自己的嘴巴,用驚訝的口吻說:「怎麼辦?怎麼會這樣?怎麼有的在這裡?有的在那裡?」真的是讓我哭笑不得。

 

戴活動假牙還有一個問題,老人家的牙齦、齒槽骨隨著年紀增長多少會萎縮,直接影響活動假牙的舒適度,萬一不舒服時,食慾就不好,嘴巴張不開。更嚴重的是,牙齦容易受傷潰瘍、感染發炎。爸爸不舒服時不會表達,經常看到他流口水或在幫他清潔口腔時看到牙齦紅腫,才發覺他口腔出問題了。這個問題反覆發生,只好不再讓他戴活動假牙吃東西;但沒了假牙,爸爸口腔裡也就沒有完整的牙齒可以咀嚼了。因此,在準備他的食物時必須多花點心思,考慮他咀嚼有困難的問題。

 

從此,在爸爸吞嚥能力還可以的時候,他跟婆婆吃的是一樣剪碎的軟食。雖然婆婆和爸爸的食物都是軟食,為了讓他們享受咀嚼的樂趣,偶爾我會用大小適中的軟糖給他們咀嚼。

 

二○○八年,爸爸病程已經進入重度的第二年。曾經有一陣子他的吞嚥功能發生問題,進食量非常少,幾乎不吃,活動力也愈來愈低,加上他曾經是菸齡三十五年的老菸槍,所以當他年紀愈來愈大時,活動力降低,當然就削減其心肺功能,積痰的現象日趨嚴重。

 

種種跡象顯示爸爸「最壞的情況」即將來臨,我心裡頓時蒙上一層厚厚的陰霾。於是帶爸爸到附近署立醫院求助醫生,結果醫生說:「重度失智到這個地步,為了避免痰多形成肺炎,建議你們要在家準備抽痰機,必要時要幫他抽痰,而且他現在進食情況不好,搞不好還會有嗆食的情況發生,萬一造成吸入性肺炎是很危險的。從現在開始,妳父親最好要用管灌食的方式進食。」

 

我跟醫生說:「謝謝您的建議,我會準備抽痰機,但是請先不要幫他插鼻胃管,我們還不考慮接受管灌食,進食的問題我們會再努力看看。」我很清楚,灌食意味著什麼。仗打到現在,可說是鏖戰方酣,我和失智症的抗爭是愈挫愈勇,鬥志高昂,眼前絕對沒有棄甲投降的理由!

 

推著爸爸走出診間時,不管他聽不聽得懂、有沒反應,我跟爸說:「爸,我們回去好好吃飯,絕不許你插鼻胃管,好嗎?我們一起加油!」回家後,只要爸能下嚥的,只要爸爸肯張口、肯吞的,只要他喜歡的,只要、只要……反正,我吃了秤砣鐵了心,什麼都餵,就是要他張口吞下去,包括有水果味的嬰兒食品,還有布丁、蒸蛋、蒸過的蘋果泥、果凍、蛋糕、蘋果西打……,能吃多少算多少,想盡千奇百怪的方法讓他張口。

 

有次我們用一塊鳳梨在他鼻子前面來回晃幾下,鳳梨香甜的味道竟然引誘他打開嘴巴,就這樣聞一下鳳梨、餵進一口食物,那一餐吃得全家高興成一團。其實花點巧思,用我們的能力,很容易找到讓自己幸福的事。

 

別急著「填鴨」,預防嗆到

和爸爸一起努力了大概一個月,我觀察到他吃東西的情況進步很多,開始慢慢的恢復原本正常的飲食了。跟以前不同的是,為了讓他更容易吞嚥,讓食物經過咽喉沒有異物感,現在每一道菜都用食物調理機分開磨成泥狀。

 

為了保持食物的可口和原味,而且依然是爸爸熟悉的味道,我不會把所有的菜一起放進調理機,因為青菜一旦打成泥,味道會變得很怪,混在一起簡直令人難以接受。所以我會在青菜泥中添加芝麻醬或花生粉調味,爸爸就會高興的張嘴吃。總之,我就是想方設法讓每一樣菜都是又香又可口的,讓爸爸每天都開開心心的享受吃飯的樂趣。

 

在為失智症患者準備飲食時,我們有時候會忽略他們對食物的感官認知還是存在,變成只顧及到營養和熱量是否兼俱,卻沒考慮到餐飲是否可口對味。一旦味道不對,老人家不會說,只會皺著眉頭抿著嘴。不知原由的話,會誤以為他們是不是哪兒不舒服了。我發現只要是喜歡的、熟悉的味道,他們吃東西的表情會讓你知道的!

 

我指導看護對重度失智長輩的餵食技巧,一定要求她千萬「慢慢來」。重度失智長者的咀嚼和吞嚥功能都大幅下滑,缺乏經驗或個性較急的看護人員,不經意地就會搶快,最後變成「填鴨」而非「餵食」了。這是最容易造成病人受嗆的原因,不得不小心注意。

 

餵長輩喝的每一口開水、每一匙食物都要專心注視,配合老人家吞嚥和呼吸的和爸爸一起努力了大概一個月,我觀察到他吃東西的情況進步很多,開始慢慢節奏,並且不時地調整每一匙食物的量和速度,確定長輩口中食物已吞下,才能進行下一步,千萬不能趕、不能催。

 

我們務必要讓看護了解:一定、必須這麼做!否則老人家如果嗆傷的話,將會造成危害生命的吸入性肺炎,或因呼吸道阻塞而窒息。

 

此外,爸爸一直都不喜歡喝白開水,如何讓他維持足夠的進水量,也是一項大工程。除了湯和食物中的水分外,我們會想盡所有的方法為水添加風味,又不會讓他攝入過多的糖或鈉離子,以免造成身體負擔。因此,爸爸每天都可以喝足一二○○毫升以上健康的水。

 

調整好食物和飲水問題,爸爸又慢慢恢復正常的吞嚥能力了。雖然餵食用的湯匙愈換愈小,飲水從杯子換成吸管,再換成小湯匙,乃至到生命最後的半年用滴管進水。我很慶幸,儘管爸爸一路退化到臥床,直到臨終都是很有尊嚴地從嘴巴吃進每一口飯,喝進每一口水。

 

本文摘自《記憶空了,愛滿了
作者:林惠婷
出版社:康健出版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