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照護」商標

居家照護新知

看護、居家照護

「衰弱」不是病 不去管他真要命

很多長者的家屬都曾疑惑,家裡的長輩看起來明明非常硬朗,為何一次跌倒、一個小感冒之後,身體狀況便急轉直下呢?事實上,這些長者並非真的「一夜老化」,進一步回想他們先前的日常生活,便可以發現疾病或失能其實早有警訊。

隨著年紀的增長,許多長者會出現「衰弱」的情況,根據衛生福利部對「老年衰弱」的定義,衰弱並非一種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種狀態。在此種狀態下的長者,比健康的老年人更容易因為意外或疾病,導致健康狀況一落千丈,最終出現行動障礙、認知能力不足、失能甚至死亡等不良結果。在台灣,65 歲以上長者的衰弱盛行率約 5-11%,而有衰弱傾向(衰弱前期)的長者則多達 4 成以上,比例相當高。

一般而言,衰弱的臨床表現包括胃口不佳、體重減輕、容易疲倦、走路速度變慢、記憶力變差、出現憂鬱情緒、容易跌倒等。因此,當家中長者出現上述症狀時,就要提高警覺,注意「衰弱」是否已找上門。

那麼,要怎麼判斷長輩是否出現「老年衰弱」呢?根據衛生福利部提供的衰弱簡易篩檢方法,65 歲的長者在沒有刻意減重的情況下,若符合「體重和 1 年前相比,減少超過 3 公斤」、「常常對事情提不起勁」或「無法在不用手支撐的情況下,從椅子上站起來 5 次」之中任 2 項,極有可能已是老年衰弱;如果出現 3項中任何 1 項,則可能是「衰弱前期」。
不過,即使已進入老年衰弱也不用太過緊張,因為衰弱不僅能夠預防,也有回復的機會。若利用簡易篩檢方式判斷之後發現,家中長者出現疑似衰弱的症狀, 首先應找老年醫學科、復健科或是家庭醫學科的醫師做詳細診斷,找出衰弱的可能原因、確切症狀,並制定適合的治療方式。

常見的老年衰弱預防、治療方式分為飲食和運動兩個部分。飲食方面,長者應攝取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避免身上的肌肉和骨骼因為營養不良而退化,影響活動力和平衡能力。而適度的運動有助於長者平衡步態、增加肌肉的耐力和支撐力,減少跌倒的機會,游泳、快走、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運動項目。除了注意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之外,規律的作息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預防衰弱不可忽略的重要因子。

老年衰弱與其後續的不良影響,對長者和家屬的身心狀況、社會的照護負擔都會帶來巨大的衝擊,因此,民眾應該及早認識「衰弱」並提高警覺性,隨時注意自身或家中長者的身體狀況,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此一來,即使自己或親友不幸遇到意外或疾病時,身體也能有足夠的抵禦力和本錢應對,有效遠離失能。
 

好東西就是要跟好朋友分享 !!

趕快來加入我們優照護吧~^^*


分享文章: